内容介绍
中国为什么需要皇帝?是过去式吗?
我们如何思考皇帝对当代的影响?
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两千年的帝制,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许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中国史上第一个帝国秦朝以来,皇帝就成为帝制中国统治者的称号。
◎宋代的宰相并不是一人,应该视为以宰执为主的行政团队,皇帝的行动并没有想像的自由。
◎清代因为奏折制度的实施与军机处的创建,权力集中因而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皇权独裁的颠峰。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皇帝」从不可缺漏的核心,成为应该被放弃的选择。
从秦始皇创制开始,皇帝就成为帝制中国统治者的称号。在长城以北的内亚也出现了由单于领导的匈奴帝国。后来征服中国的内亚统治者,如辽金元清等征服王朝,其统治者也采用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不仅存在于中国本部,甚至影响到了周边文化与民族。
汉唐间的转换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化,宋代的皇权历经五代十国军人以兄弟、义子武力获取天下的经验教训,获得权力之后至少在赵匡胤始,开始做得不只是收归军事、财政、地方兵权、政治,而是将权力核心紧紧抓在中央,并且强化自身讯息的沟通管道。
从宋到清,经历了辽金元等异族统治,清代既是异族统治,又沿袭了部分明代的皇帝制度。雍正年间,因为奏折制度的实施,军机处的创建,皇帝可以事无巨细地掌握臣工言动,权力集中,因而被历史学者视为中国历史上皇权独裁之颠峰。
清末民初的中国,面临的是一急剧转变的时代。上从国家型态、政治运作与思想文化型态,下至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皆被人们重新思考、检验。传统中国的皇帝制度,自是各方人士的论争焦点。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中国有皇帝,日本有天皇,两者都是世袭制,通过中国与日本的比较,了解其中的差异与独特性,让读者更能把握中国历史的独特性。
本书特色
在过往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采取多元视角且带有历史的纵深,透过最新发掘的考古资料与史料,还有个人的传记,从不同的角度,动态的理解皇帝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书类书籍
下一階段SR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