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跳脱钦定史观与支配意识形态,「去国民党化」的近代中国史!
历史转向的关键年代,透视百年中国的兴衰起伏!
在过去国民党以国家机器推动的意识形态教育里,1927年因为「北伐」与「清党」的成功而被视为奠定中华民国迈向繁荣富强的关键一年,只是这个充满希望的历史进程却不幸被后来的日本侵华与中共叛乱给打断。然而,余杰在前作《1927:民国之死》中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论证推翻被国民党扭曲的史实,指出「北伐」推翻的北洋政府不仅合法,而且多有建树,而「清党」的血腥屠杀更摧毁了国民党内所剩不多的理性良知,中国的未来也因此江河日下……
在《1927:共和崩溃》中,余杰再次透过对25个精彩民国人物生平事蹟的深度考察,进一步呈现这个关键年代的政治、社会与思想脉络。在1927年,我们看到:
★「百年中国唯一的外交家」顾维钧,虽然不属于任何北洋派系,却选择在北洋政府即将崩溃之际担任「署理总理」并兼任外交总长,只为了「保证根据宪法使国家事务有序地进行」。
★陈独秀遭到「武汉分共」的打击,仓皇逃命,也丧失了在共产党内的地位,甚至他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捕杀。这一年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从意气风发的北大文学院院长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沦为「共匪首领」。
★邓小平于1927年当上中共中央党部秘书长,在其权力之路上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云南王」龙云在连续多场九死一生的政争中,结束云南的内战,展开他长达18年的统治,并积极推动云南的现代化,其中「西南联大」与「滇缅公路」的建设影响未来甚钜。
★「奉天总领事」吉田茂已经精准地看出「即便最优秀的中国人也缺乏共和的意识和素质,中国无法维持民主制度和共和政府」。日本战败后他出任首相,以「轻型军备、重视经济、日美安保条约中心主义」的「吉田路线」领导日本复兴,使中国与日本踏上完全不同的历史路径。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南京事件」中受到仇外、反西方的国民革命军追杀,辗转逃往日本长崎。从此她对国民党与蒋介石采取批判的态度。于是,在历史上第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国民党政府明令驻瑞典大使不得出席,一如中共在2010年抵制刘晓波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
除上述人物之外,本书分别从25位共和的守护者、政权的颠覆者、动刀枪者、时代的开风气者、民族的寻路者、与外来的异域人士等六种角度,透视民国终结的真相。内容广泛多元,人物刻画精彩生动,是深入了解民国历史与国共兴衰不可多得的读本。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
李福钟(政大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兼胡适纪念馆主任)
联合推荐:
林泉忠(中研院近史所前副研究员)、胡川安(「故事」网站主编、中央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陈进金(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薛化元(政大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余杰
1973年生于成都,199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98年出版处女作《火与冰》,畅销百万,其文字和思想影响了中国一代年轻人。
2012年赴美,抛弃如同「动物农庄」般野蛮残酷的中国,誓言「今生不做中国人」,并致力于在思想观念上颠覆中国共产党的唯物主义意识形态、解构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传统,进而在华语文化圈推广英美清教徒精神与保守主义价值,也就是其独树一帜的「右独」理念。
余杰集政治评论家、散文作家、历史学者、人权倡导者于一身,著作六十余种,涵盖当代政治、古典文学、近代思想史、民国历史、台湾民主运动史、基督教公共神学、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多次入选「最具影响力的百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名单,并获颁「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公民勇气奖」等奖项。著作包含《徬徨英雄路:转型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在那明亮的地方:台湾民主地图》、《不自由国度的自由人:刘晓波的生命与思想世界》、《人是被光照的微尘:基督与生命系列访谈录》与《1927:民国之死》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