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商与春秋战国时代
点阅:225译自:都市国家から中華へ:殷周 春秋戦国
其他题名:殷商与春秋战国时代
作者:平势隆郎著;李彦桦译
出版年:2019
出版社:台湾商务
出版地:新北市
集丛名:中国.历史的长河:2 A history of China:2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232601
ISBN:9789570531534
系列書: 中國.歷史的長河,本系列共12本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一段胜败兴衰、动荡不安的战乱时代,
探索夏商周的历史疑团,
揭密春秋战国的虚与实。
过去史书所推崇夏商周的天下太平,
归因于明君治理得当可能过当,
也许只是因为缺乏纪录。
「史实」底下有着什么样的史实?只重「史实」而疏于分析,
那么「史实拥有神圣地位」也是一种刻板印象!
在我们刻板印象中,到战国时代为止的部分多半来自于《史记》及东汉之后的经典注释。「史实」都写在典籍上,要找出这些「史实」相当简单,但要确认其内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是要挖出「史实」底下的史实了。但与其将焦点放在汉代的刻板印象上,不如放在战国时代的刻板印象上。因为战国时代的刻板印象至少距离史实近一些。本书的一大重点,就是借由战国时代的史料论述「史实」底下的史实。
新视角:成立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圈
当一般人在说起夏、殷商及周时,所想的都是统治天下的朝代。但这个「天下」,其实是直到西元前二二一年才由秦始皇统一的疆域。所以这三代统治的只是各自不同的文化圈,各自发展。而所谓的「天下」,指的是将数个成立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圈加以合并之后的称呼,然而实际上夏朝、殷商朝及周朝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只在某个特定文化圈之内。少有人注意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圈所带有的历史特征。不管是真假难辨的夏朝,还是殷商朝、周朝,以至于战国时代的领土国家,都是奠基于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圈上。
中国古代史认知与观察的眼力
不可考的史实就是不可考,明明只是「没有提及」,却被后人当成了「治理得当」,于是殷商朝、周朝成了「天下太平」的时代。其实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经常可见战争的纪录,但却被视而不见,正是因为在观看考古文物的时候,都被汉代以后的观念蒙蔽了双眼,将「不可考」的诸国情事以宛如「可考」的态度加以记录。
作者平势隆郎教授是当代日本学者研究先秦史最有代表性的专家之一,全书体现作者个人独有的观点,及其个人所考订的资料。雅俗共赏的论述,让我们得以一窥不同于台湾观点的日本观点,看见历史不同的解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平势隆郎(1954-)
一九五四年生于日本茨城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系。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专业硕士课程。博士(文学)。历任鸟取大学副教授、九州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副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等,现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题为东亚各国眼中的中国古代史。
主要著作有《新编 史记东周年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京大学出版会)、《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汲古书院)、《左传的史料批判性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汲古书院)、《春秋和左传――战国史书所讲述的「史实」「正统」及国家领域观》(中央公论新社)等。
译者简介
李彦桦
1978年出生。日本关西大学文学博士、台湾东吴大学日文系硕士。钻研翻译理论多年,译作涵盖文学、财经、实用丛书、旅游手册、轻小说、漫画等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