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

点阅:3743

译自:In the ever after:fairy tales and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其他题名: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

作者:艾伦.B.知念(Allan B. Chinen)著;刘幼怡译

出版年:2020

出版社:天卫文化图书

出版地:台北市

集丛名:小鲁理论丛书:LT011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45308

ISBN:9789574904754

附注:2019年7月纸本书出版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荣格心理学X老人童话,步入老年并非迈向人生终结,而是迎来蜕变的起点
 
童话不仅是童话,老人不仅是年纪大
人生智慧总在成熟之后萌现
 
本书精选十五则老人童话,并运用荣格心理学进行阐释、分析,
帮助中老年读者开启一段探索内在的旅程,遇见全新的自我。
 
◆熟龄阅读第一选书
本书描绘了后半生的可能性,步入老年不再令人恐惧,而是充满希望与潜能,为高龄读者开辟一条自我实现的道路。
◆经典童话全新诠释
荣格心理学让童话得以跳脱虚构的框架,与「老人长照」、「老人自我追求」等实务面相结合,赋予童话全新意义。
◆书目疗法最佳素材
本书具情绪疗愈效用,促进高龄读者心理健康,让「从此以后」过得崇高且完美,不是神话,而是真正可以落实的道路。
 
古老的童话故事汇集了世世代代的观察和思考,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多数人熟悉的童话,都属于孩童或青少年,但公主与王子结婚后,真的就从此过著幸福满满的日子吗?纵然是,幸福会是永恒的吗?他们年长之后呢?老人(中年之后)就得退居社会边缘吗?
作者精选出十五则老人童话,运用卡尔.荣格和艾瑞克.艾瑞克森的老年化研究学说作为基础,以深邃的洞察力阐释分析被长久忽视的至善宝藏,篇篇都极为精辟,给每个人在后半生可能面临的困境提出诚恳的告诫;在完成自我分析、自我超越、返璞归真和为社会的解放做出贡献的几个必要步骤后,更能体会人生每个阶段都可以有希望、有潜能。
 
导读
老,是一种热闹过后的优雅
林文宝/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从此以后,王子与公主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许多童话总是在主角努力后克服困难,获得圆满结局,带给读者无限美好,但是艾伦.B. 知念认为,这都只是童话的前半段而已。
他以《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这本书,告诉我们:童话故事应该还有后半段。其实人生是发展出来的,西方发展心理学即是如此,而孔子也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于是在他积极寻找下,这几乎被遗忘的后半段童话──老人童话,终于露出曙光,虽然篇数寥寥,不过也间接提醒着我们,这些老人童话,犹如现在许多长者的处境,他们遭到冷落与不受重视,正被这个社会所遗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台湾已经迈入高龄化社会,长照问题与老人照护议题,都是这几年热门的社会议题,老人的身心健康若没有受到重视,都有可能恶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必须有所政策给予协助,让青壮年无后顾之忧,尽情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才得以安定常乐。不只是台湾,相信在这个时代,能否安妥处理老人问题,绝对是衡量这个国家是否足够成熟进步的重要指标。
人们不只要学会长大,也要学会如何面对死亡。除了仰赖政府政策与青年的帮助,老人自身也需调整心态,承认自己生理的状态正在走下坡。以经济生产的角度,或许老人只是社会的拖油瓶,不事生产外,还消耗资源仰赖照顾,毫无经济价值可言;但是作者并不认同,他试图在满山满谷的英雄童话当中,极力找出老人在童话脉络里的价
值绿洲。他认为老人也应该像孩子一样,有为他们而写的「童话」,让他们有所依归,找到倚靠;或许唯有找出老人童话的存在来证明其价值,对艾伦.B. 知念而言,才是人类最完整的一部童话史。
艾伦.B. 知念本着信念替老人发声,告诉我们─老人永远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其实原因其来有自,他在此书的开头如此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年迈的双亲。」这已经充分显示作者的书写契因,肯定老人在社会上的贡献,希望老人的价值重新被看见。不可否认,在这样的缘由下,艾伦.B. 知念在一成不变的童话研究里,找到一个全新方向,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艾伦.B. 知念从古典童话中,选择十五篇各地的老人童话作为论述文本,除精采的序言和结语之外,每一章就是一则老人童话,开头先提供故事原貌,接着开始文本分析,他选择卡尔.荣格和艾瑞克.艾瑞克森的老年化研究学说作为基础,论述之中常可见他对老人的心态与心理发展都有精辟的分析;并适当地举出自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
的实例,与故事相互佐证辉映。虽然十五篇的文本数并不多,但是在他的精采论述之下,让读者得以窥见隐藏在故事底下百分之八十的冰山。这十五篇童话从点成线,最后交织成一张美丽的老人童话论述风景,这段论述织网过程,精采绝伦。
这十五篇老人童话,不只是单纯赞扬老人智慧与经验的可贵;在某方面,更像是给长者所阅读的寓言故事,随着年纪增长,每个人的角色也会有所变化:公主变成妻子,王子晋升为父亲,老人童话就告诫这些长者角色,不可以倚老卖老,利用自己的老态为所欲为,更不能尖酸刻薄,否则会得到惩罚,唯有智慧、包容,才能得到美好。
艾伦.B. 知念在论述中所认为的「老人」,是一种相对于「青年」的概念,声明当时的老人,以现在的角度而言,可能是青壮年,根本还不到老的地步,但是他认为论述必须回到历史现场,才能给予最正确的评论。作者的解析平易近人,没有过于晦涩的言词与理论,因此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宛如阅读一本有趣的童话论述,纵使读者没有学术的训练,也可以享受故事的芬芳与作者论述的精采思辨。作者表示老人的童话故事所描绘的是有关人后半生的理想;老人童话主要呈现给读者的是对老年的生活想像,所以,倘若你是一位长者,或许你应该找个机会阅读,这本书绝对能让你满载而归。孩子需要童话故事,老人也需要。童话是源于民间故事的传承,是一种智慧的传承,
教导人们为人处事的智慧,也是族群的记忆,所以它不只是给孩子读的故事,更是人类的历史宝藏。
在高龄化的社会,有许多乐龄的照顾与活动,都是基于陪伴年长者所设;除了生理的照料外,心理层面也需要更加留意。他们承受着庞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是来自即将面对死亡的恐惧,一方面是对于不再年轻,被视为只是毫无生产力消费者的恐慌。书中谈及青年与老人的差异,他们一样会遭受到生活的苦难,不过老人不像青年拥有力
气可以直接对抗,他们必须运用智慧度过难关,所以艾伦.B. 知念也间接告知读者一件事:拥有智慧的老人,才可以在他的后半辈子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作者也声明,并非所有的老人都拥有智慧,也不是所有的青年都是勇士。智慧的芬芳,才能使得老人获得价值。老人不应该只能被贴上「被照顾者」、「麻烦」等标签,关于老人的经验、智慧与成熟,都是一种美德。
其实,笔者已经是个年过七十的老者,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老」这件事,人一出生就注定往死亡迈进,所以老是一种进行式,从未停止过。不过,生命的价值在于每个阶段都有其应学习的功课,勇于追梦是青年的功课,学习智慧则是年长者的功课。老其实是一种优雅,那是历经多少日子所换来的自在从容,犹如孔子所言,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踰矩,那是一种热闹后所展现出的优雅。在现今的社会,许多人都在追求形式外貌上的年轻,不肯认老,在他们违反自然的光鲜外表下,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焦躁不安,这肯定就不是一种智慧的展现。认老,认清自己现在的状态,怡然安在,唯有接纳自己的老,人才会显得更为有活力、更为年轻,而成为智慧的勇士。
 
专家推荐
吕旭亚/荣格分析师
伊佳奇/长照政策研究者
李正雄/《Anke安可人生杂志》发行人
林文宝/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林宗宪/摇滚爷奶社会企业创办人
凌 健/台湾公益CEO协会理事长
陈书梅/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 兼任教授
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 主任委员
许华倚/扬生慈善基金会执行长
卢怡方/《Anke安可人生杂志》后青春绘本馆主编
 
专文推荐
「老」应该是「善良」所堆积而成的人生。
童话永远都是最美好的一幕,往往却不容易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童话往往是给儿童读的书,让他们生活中充满著美好的愿景。这本《从此之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却是一本适合不同年龄层阅读的童话。
在十五则以老人为主的故事中,呈现出一个人性基本的价值──「善良」,作者在每一则故事后,均以心理学、老人学等角度来诠释故事中所希望表达的涵义。其实,每则故事也都以「善恶」为对比的例子来隐喻着人性,在台湾快速迈向超高龄社会时,这本童话,正可让我们重新思考「老」应该是「善良」所堆积而成的人生。
──伊佳奇(长照政策研究者)
 
《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是精采的「老人童话故事」,透过梦境、寓言、隐喻、象征,描述不同族群老人的「智慧」故事。人生经验带给人主要的收获是眼界的开阔──文学、哲学、艺术和神学,这些动人的故事,非常鼓舞人心,为人生经历开辟新的领域,让人能明白自己的处境,重新找回童年时期的魔力和奇蹟,并把意义带给自己的人生。这本童话评论集,一篇篇故事,以不同的形式陈述老年人的智慧和丰富的寓意,值得我们欣赏和感激。
──凌 健(台湾公益CEO协会理事长)
 
本书收录十五篇世界各地以老人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身为精神科医生的作者,运用荣格(Jung)与艾瑞克森(Erikson)的学说为立论基础,剖析故事角色遭遇的困境,进而导出人们在老年阶段会衍生的心理发展任务、可能遭遇的挫折或困难,并提出相对应的解方。
透过阅读此书,读者得以照见自己在老年期的心绪与心理需求,并能与故事中的老年角色一同经历情绪上的喜怒哀乐。同时,借由作者的专业解说,读者可释放个人的孤寂不安感,并能从中找到面对困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读者会领悟到,在迈入老年阶段,人生仍有无穷的希望;理想中恬然安适的老年生活,其实并不遥远。在高龄社会的台湾,本书是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书目疗法素材。而本书的故事富有趣味性,且深具教诲的意味,颇有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也适合老年读者带领儿童阅读,透过老少共读、共学,从而达到老少共融,并增进世代间的认识与了解。
──陈书梅(台大图资系暨研究所 兼任教授/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 主任委员)
 
「精神科医师暨老人学专家吉恩・柯翰博士(Gene D. Cohen)在其《The Mature Mind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Aging Brain》提出熟年大脑的新观点。熟年大脑会同时运用左右大脑完成讯息处理,年龄越成熟,生命经验越丰富的长者,在情绪、社交、认知、自我省思等能力会更加圆融有创意。现代科学也不断提出熟年大脑的正向力量,翻转老年只有「衰退」的刻板印象,非常开心终于也在童话故事里看见熟龄人士独有的人生智慧。作者搜罗十五篇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年童话,最精采的是运用心理学分析每则故事背后的隐喻,加上回扣故事源起的社会脉络以及心理治疗的实际案例,从故事的趣味性到学理的论述乃至真实生活的举例,深入浅出,越读越着迷,原来「老年」是上天给的礼物。
──卢怡方(《Anke安可人生杂志》后青春绘本馆主编)

作者介绍
艾伦・B. 知念
Allan B. Chinen
生于1952 年,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科普作家。获史丹佛大学医学学位,并于加州大学接受精神科培训。他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阐释世界各地的童话,创作了大量有关成人发展和老年学的研究著作,开拓了童话学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有《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等「童话与心理学」系列四部曲。
 
译者介绍
刘幼怡
1942 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美国麻塞诸塞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加拿大语言中心中方副主任。

  • 致谢
  • 导读 老,是一种热闹过后的优雅
  • 序言
  • 结语:从此以后
  • 译者后记:老人童话中的至善宝藏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