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简介
封面故事
■寻味姜鸭
生于一八八七年的嘉义诗人林缉熙,著有诗集《荻洲吟草》,其诗〈辛卯秋冬杂诗之二〉写道:「微躯秋后最惊风,十月绵衣苦未缝。炖得隔年红面鸭,茶油姜酒补三冬。」简白的字句,鲜明生动地呈现出「姜母鸭」在台湾流传百年的日常风貌。而时代的巨轮轰然辗至了二〇二四年,且让《乡间小路》为大家带来入冬「食补第一锅」:台式姜母鸭。
本期全方位汇整解析了姜母鸭的发展与特色;食堂饕客引路,前往吃鸭现场,沉浸体验潮流吃法。从餐桌到产地的旅途中,上穷碧落、四方探索,番鸭、姜母、米酒、麻油,一次到「味」,只求满足挑剔的舌蕾,和对锅中珍馐的好奇想望。在一元复始的热气蒸腾中,约个时间,偕三五好友坐下吃顿好料,犒赏自己通年的辛劳,饱食、轻饮,迎好年。岁月丰饶。
封面故事
■寻味姜鸭
生于一八八七年的嘉义诗人林缉熙,著有诗集《荻洲吟草》,其诗〈辛卯秋冬杂诗之二〉写道:「微躯秋后最惊风,十月绵衣苦未缝。炖得隔年红面鸭,茶油姜酒补三冬。」简白的字句,鲜明生动地呈现出「姜母鸭」在台湾流传百年的日常风貌。而时代的巨轮轰然辗至了二〇二四年,且让《乡间小路》为大家带来入冬「食补第一锅」:台式姜母鸭。
本期全方位汇整解析了姜母鸭的发展与特色;食堂饕客引路,前往吃鸭现场,沉浸体验潮流吃法。从餐桌到产地的旅途中,上穷碧落、四方探索,番鸭、姜母、米酒、麻油,一次到「味」,只求满足挑剔的舌蕾,和对锅中珍馐的好奇想望。在一元复始的热气蒸腾中,约个时间,偕三五好友坐下吃顿好料,犒赏自己通年的辛劳,饱食、轻饮,迎好年。岁月丰饶。
作者简介
杂志简介
丰年社于民国80年发行《乡间小路》月刊,以生活杂志的型态,
让本土农业走进每一个家庭之中;因为农业除了追求经济性生产之外,
有必要让农业外的人,认识不同价值观念的生活型态。
《乡间小路》一路抱持着 If you eat, you are involved in agriculture.的理念,以软性为诉求,以趣味性与感性为卖点,以节令蔬果、养生保健、环境生态、生活园艺及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向消费者推荐高品质的三生农业,表现农村的活力、自然与尊严;让农业与生活结合,让城乡更为亲近。
《乡间小路》关心日常生活,报导依节气生产的食材,蒐集围绕在餐桌旁的随意言谈和深刻记忆,想像彼此共同的、可实践的未来。
说她是台湾最早的农业生活刊物,一点也不为过。二十年来,《乡间小路》踏实地在宝岛上生活,持续记录在乡间遇见的美好事物,始终抱持「人人日进三餐,能说农业无关?」的生活态度,每月定期和读者分享当令农作滋味与在地生活智慧。
丰年社于民国80年发行《乡间小路》月刊,以生活杂志的型态,
让本土农业走进每一个家庭之中;因为农业除了追求经济性生产之外,
有必要让农业外的人,认识不同价值观念的生活型态。
《乡间小路》一路抱持着 If you eat, you are involved in agriculture.的理念,以软性为诉求,以趣味性与感性为卖点,以节令蔬果、养生保健、环境生态、生活园艺及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向消费者推荐高品质的三生农业,表现农村的活力、自然与尊严;让农业与生活结合,让城乡更为亲近。
《乡间小路》关心日常生活,报导依节气生产的食材,蒐集围绕在餐桌旁的随意言谈和深刻记忆,想像彼此共同的、可实践的未来。
说她是台湾最早的农业生活刊物,一点也不为过。二十年来,《乡间小路》踏实地在宝岛上生活,持续记录在乡间遇见的美好事物,始终抱持「人人日进三餐,能说农业无关?」的生活态度,每月定期和读者分享当令农作滋味与在地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