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寂寞恰好的孤僻,
经过年纪和阅历的酸甜调和之后,
成就了百分比恰好的偏执。
欢迎来到「偏执食堂」,这里的主人对于吃食的喜好跟规则,除了来自家族跟故乡的情感记忆酝酿,还有着经年累月下来的个人历练,以及因喜爱的文学或戏剧而随之迷上的美食滋味。
——肉粽当然是南部的好,不撒花生粉、不淋酱油膏,谢谢。
——天凉了,身体自动打开吃锅的开关,这时候就要煮一锅麻油烧酒鸡。
——我喜欢台式面包,很台,越台越好。
——边看电视新闻边啃甘蔗,那是餐后的重要仪式。
——醃渍的梅子,跟着白饭一起咀嚼,白饭都恋爱了。
对于下厨料理,不光是每天想办法喂饱自己三餐,对于冰箱、食材、备菜、料理顺序的掌握,也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乐趣。又或者偶尔有外食机会或旅行时,打卡名店绝不在她考量范围,而是偏执的选择与喜爱的作品有连结的店家,以及满富人情的小吃摊或小馆。
——离家来到台北读大学,头一次跟同学去吃猪脚面线,端来的却是卤成焦糖色的猪脚干拌面线,瞬间遭受严重打击。
——有时候也想吃蛋包饭,简单淋上平价的罐装番茄酱就觉得很好吃。
——做菜竟然可以预防失智症,就算从蛋花汤开始学起也还不嫌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吃食偏执,这些偏执组合成无法被取代的每个个体,你是否也拥有一间自己的偏执食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