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微生物, 我们连屁都放不出来:细菌病毒如何决定人类的生活, 以及我们该如何自保?
点阅:4833译自:Ein Keim kommt selten allein:Wie Mikroben unser Leben bestimmen und wir uns vor ihnen schützen
其他题名:少了微生物我们连屁都放不出来 细菌病毒如何决定人类的生活, 以及我们该如何自保? 细菌病毒如何决定人类的生活以及我们该如何自保
作者:马库斯.艾格特(Markus Egert), 法兰克.塔杜伊斯(Frank Thadeusz)作;宋淑明译
出版年:2020
出版社:如果出版 大雁出版基地发行
出版地:台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88151
ISBN:9789578567511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在这个病菌横行、感染危机四伏的时刻,
酒精、消毒水、杀菌剂、抗生素、抗病毒药……
谁才是我们人类的终极保命武器?
答案或许跌破众人眼镜,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最有趣 × 最严谨 × 最生活化的卫生知识
德国亚马逊四.五颗星推荐
德国公卫专家、世界知名微生物研究学者
幽默畅谈微生物世界的奥祕,
破除杀菌迷思,重新定义什么是「卫生」!
为什么经常使用酒精、消毒水杀菌反而容易生病?
为什么用洗衣粉比洗衣精好?
冲马桶为什么一定要盖上马桶盖?
为什么刚洗好的衣服会有臭味?
为什么女人手上的排泄物细菌含量比男人高?
一天到底应该洗几次手?
牙膏应该怎么选?含氟、抗菌、香味、还是泡沫多?
为什么我的嘴巴闻起来跟大肠一样臭?
为什么会有体臭?该怎么避免才好?
你知道吗?
●左手与右手的细菌非常不一样,相似度只有百分之十八。
●生病还上健身房,可能要你命!因为哑铃握把上有两千万只以上的细菌等着你。
●想知道祖先来自哪里,可以透过检测胃部幽门杆菌得知。
●其实坐飞机不容易得流感,祕密藏在机舱的空调设计里。
●抗菌洗衣精或清洁剂也会助长细菌的抗药性。
●人会从事宗教活动,可能是微生物操控下的结果。
●每毫升圣水的带菌量可能高达十七万只,当心溃疡、败血症、心肌炎上身。
●眼镜远比手机脏,带菌量是手机的两万四千倍!
●手机辐射可能会杀菌;辐射值愈高,手机上的细菌量愈少。
●厕所的温度低、养分少,而且处处是光滑表面,细菌数量其实远比想像中少。
●家里最多细菌的地方居然是厨房!光菜瓜布就有超过五百四十亿只。
●以清洁剂消毒表面,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病原体会快速回归,而且变得更凶猛。
●小时候常生病的小孩,长大免疫力不会比较好,晚点送托育机构或许有道理。
●摸完美洲鬣蜥、乌龟和蛇等爬虫类没洗手,当心感染沙门氏菌。
●妈妈的产道菌丛和母乳对宝宝的肠道菌帮助很大,是他一生的健康基础。
数以兆计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在我们周围和身体里活蹦乱跳。
它们喜欢聊天、爱成群结队,再三踌躇还会打打炮;
它们之中有可恶的坏蛋,也有最友善的好人;
它们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共同体!
【专业审定】
马偕纪念医院家庭医学科兼任主治医师 梁倪嘉
拍案推荐
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泛科学专栏作者 黄贞祥
外科医师 小刘医师(刘宗瑀)
好评推荐
细菌细菌,没完没了的细菌!微生物学家马库斯.艾格特教授在这部著作中邀请我们进入不可见的微生物领域……马库斯.艾格特指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那些细菌漩涡,并偷偷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小小生物对我们如此重要。──《图片报》(BILD)
马库斯.艾格特和法兰克.塔杜伊斯决定使用简明幽默的语言,这样一来,非医学或生物学背景的青少年与成人都能享受这本书。……尤其有趣的是,作者巧妙地在内文中穿插与微生物主题有关的各种研究成果,这让艾格特能够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对读者侃侃而谈。──茱莉叶.玫慈(Juliet Merz),实验室期刊(Laborjournal)
作者们以诙谐且极具娱乐性的方式来介绍微生物的世界,选取了诸如多重抗药性细菌的形成、手机卫生的意义,或者眼镜、手机和圣水里微生物等主题。……这是一本值得一读且幽默万分的好书,书中列出多项研究与根据,却完全不会冗长沉闷。──《医学技术助理专业与就业期刊》(MTA Dialog)
这本读物轻松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且极富教育意义。不论对微生物学专业或非自然科学背景的读者,都是一本好书。 ──《生物学色谱》(BioSpektrum)
用容易理解、幽默的文笔传达艰深知识,如果每一个学者专家都能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所学传达给一般大众,该有多好! ──文化书荐网站(kulturbuchtipps.de)
许多逗趣的小故事与实用的建议。 ──《科学色谱》(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用轻松愉快且娱乐性高的方式解释了,日常生活哪些地方潜伏著危险的病菌、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为什么有些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一部休闲读物,以和缓的方式进入主题,却不会粉饰风险。 ──《家长教师协会杂志》(PTA - Das Magazin)
为什么我们最好不要使用液态洗衣精?冲水时为什么最好把马桶盖盖上?微生物学家马库斯.艾格特教授知道答案。在《少了微生物,我们连屁都放不出来》一书中,他带领我们进入细菌的世界,展开一场刺激的旅程。 ──《缤纷杂志》(BUNTE)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库斯.艾格特博士(Prof. Dr. Markus Egert)
生于一九七二年,大学读的是生物学,博士学位则主攻分子微生物的生态学。在清洁卫生与药妆产业工作了几年之后,从二○一一年开始,成为富特旺根应用科学大学(HFU)微生物学与卫生学的专任教授,专门进行人体与居家环境微生物群的研究与教学。
法兰克.塔杜伊斯(Frank Thadeusz)
生于一九七一年,在波鸿(Bochum)和柏林研读历史学、政治学与北美学。二○○七年开始担任新闻刊物《镜报》(Der Spiegel)编辑,专门负责科学与科技主题。
译者简介
宋淑明
慕尼黑翻译学院毕业,慕尼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曾在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国立高雄大学和国立高雄中山大学担任讲师。译有《焚书之书》、《班雅明的柏林童年》、《男人的玩具》、《哲学叩应》、《消失吧,纸本世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