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真的失智了吗?:临床心理师从上万名个案身上看见的45个诊间故事

点阅:2195

并列题名:In the shoes of our elders

其他题名:临床心理师从上万名个案身上看见的45个诊间故事 临床心理师从上万名个案身上看见的四十五个诊间故事

作者:黄耀庭著

出版年:2020

出版社:如果出版 大雁出版基地发行

出版地:台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63414

ISBN:9789578567610

附注:含附录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家属认为是失智症的情况,90%其实都不是失智。」
从心理角度下手,重新看懂长辈最让人大叹无力的脱序行为!
 
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鉴过上万名长者的临床心理师,
从只看见「个案的脱序行为」,到看见「个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长辈,为肩负照护压力与情绪包袱的家属,
指出一条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护之路。
 
•搞不清楚时间,半夜醒来说要上班
•明明回答过了,同样的问题还是每隔五分钟问一次
•老是对外说自己是独居老人,可是明明已经搬去跟儿子同住两年了
•要她做什么总是说我不会、我不知道
•突然说自己欠某某某钱,但对方却说没这回事
•电视开一整天,问他节目内容却一问三不知
•重复吃药,一个月的药不到半个月就吃完了
 
过去一向能干独立的父母,居然变得不合常理、无法沟通,照顾不好自己,
难道他/她失智了吗?
 
对失智的恐惧,导致照护者普遍看到「问题行为」就直接联想到「失智」,
然而,急着贴上「失智症」的标签,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行为,反而可能制造更多问题。
 
长辈的问题行为,背后原因往往是心理、性格、生命史、生活习惯等复杂因素:
老是认错人,可能只是偏心;真正的失智症患者会越活越回去,比起「认错孙子」,更可能认为「自己没结婚哪有孙子」。
说自己看到鬼,可能是睡醒幻觉(或睡前幻觉);失智症的幻觉不会固定在什么时候出现,而且当事人记不得、说不清楚具体内容。
五分钟前做的事情也否认,可能只是死不认错的自尊心作祟;失智症患者无法辨别什么话对自己有利、什么不利,无法「选择性记忆」。
 
不盲目相信衡鉴测验,你应该知道这些事:
长辈的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称MMSE)分数差,常常是因为他们没动机或想睡觉等心理因素,不代表只有那样的能力。
 
「临床失智评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简称C DR)测的是长辈的「认知能力」,必须排除生理问题的影响,但实际上重听、眼睛不好等都可能造成误判。
 
照护长辈,你可以有更省心省力的作法:
别给自己「一定要怎样」的限制,保持弹性,不只能减轻压力,关系也更融洽。
随着年龄增长,脑袋处理讯息的速度会变慢,只要放慢说话速度,不用大吼也能沟通无碍。
 
本书作者黄耀庭临床心理师,在从事失智症临床工作的十多年来,近距离长期追踪、观察上万名失智症个案和其家属。却意外地发现,个案远比教科书上所说「患者认知功能会愈来愈差,约八到十年就会进展到非常严重」更为复杂。有些被诊断为阿兹海默症的患者数年后回诊,表现突飞猛进;也有些原本衡鉴结果正常的个案,多年后,却走上失智一途。
 
「为什么,现实状况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如此不同呢?」他为了解开心中疑惑,不断探究、思索用药之外的其他可能。诊间的这四十五则故事,为照护者提供了跳脱失智症框架的思考观点,指出一条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护之路。。
 
本书特色
 
提供临床心理师的专业角度,协助照护者以「全人」角度去理解个案。
清楚指出「一般长辈」与「失智症患者」的问题行为有何不同。
提供照护一般长辈及失智长辈的不疲倦心法。
破除一般人对MMSE、C DR、NPI等衡鉴结果的常见迷思。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
朱为民 台中荣总老年医学、安宁缓和主治医师
 
感动推荐
朱伟仁 爱长照执行长
金浩鑫 社团法人中华长照协会理事长
洪仲清 临床心理师
陈颖叡 新北市家庭照顾者关怀协会理事长
雷若莉 弘光科技大学护理系(所)主任

作者介绍
 
黄耀庭临床心理师
 
目前在圆情居身心科诊所、桐.心理治疗和汪时旭物理治疗所担任临床心理师,亦在聊聊心理治疗所和一心心理咨商所担任顾问,台中科技大学老人服务管理系兼任讲师。曾任彰化基督教医院神经医学部暨失智症共照中心临床心理师,及爱长照长照达人特约作家。

  • 封面
  • 〔推荐序〕 看似失智症的症状底下,都藏着长辈的爱/
  • 〔自 序〕 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是一个沟通的机会
  • 致谢
  • 附录 来去找心理师!
  • 版权页
同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