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不思议:颠覆认知的医学古今事, 一个脑科医师穿梭于诊疗室与历史档案间的私笔记, 那些你不知道的身体祕密、病症来源、医疗掌故......

点阅:528

其他题名:颠覆认知的医学古今事, 一个脑科医师穿梭于诊疗室与历史档案间的私笔记, 那些你不知道的身体祕密、病症来源、医疗掌故...... 颠覆认知的医学古今事一个脑科医师穿梭于诊疗室与历史档案间的私笔记那些你不知道的身体祕密病症来源医疗掌故 颠覆认知的医学古今事1个脑科医师穿梭于诊疗室与历史档案间的私笔记那些你不知道的身体祕密病症来源医疗掌故

作者:汪汉澄作

出版年:2021

出版社:麦田出版 家庭传媒城邦分公司发行

出版地:台北市

集丛名:人文:20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14261

ISBN:9789863449133

EISBN:9789863449645 EPUB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不可思议的大众趣味医学科普

最擅长说故事的医疗侦探——资深神经科医师 汪汉澄
书写我们不知道的身体祕密、病症来源、医疗掌故……


《医疗不思议》全书含括「身体的故事,疾病的故事,医疗的故事」三部分。

专业医疗人员看了,惊觉原来医学上的所学,有这样的历史缘由与典故;
一般大众读了,理解原来与我们习习相关的医疗方法与疾病,竟是这样演变来的……


这是一本说故事的书。
医学看似一种比较严肃的学问,在学习以至于钻研医学时,我发现到处都是精彩的故事,等著有人来说。这些故事讲给医学的专家或学生来听,想必别有会心,但就算是外行人听着,应该也会觉得有益有趣。我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担当这么一个说故事人的角色。
医学相关的故事,不外牵涉到人的身心,人的疾病,以及医学的本身这三个面向,因此它们就构成了这本书的主题。                                         
——汪汉澄


我们身体上的许多部位,原来都与传奇典故有关

‧今天欧美的长度单位「英尺」,英文是「foot」,脚的英文也是foot。为什么?因为包括英国在内的古代欧洲,真的就是把人的一只脚的长度,当作一个测量单位。一尺就是一只脚的长度。

‧我们的小腿后下方,有一条连接小腿肌肉与后脚跟的肌腱,称作「阿奇里斯肌腱」(Achilles tendon),这个器官的命名,原来是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阿奇里斯(Achilles)传奇的一生。

‧人体大脑中的蜘蛛网膜(arachnoid membrane)因为长得像蜘蛛网而得名,那么其中的「arachnoid」这个字,是打哪儿来的呢?它又与古希腊女神雅典娜有什么关系?

这些疾病的命名,原来是这样来的

‧酒精戒断引起的癫痫叫「酒癫痫」,但为什么它非要叫「兰姆酒癫痫」,而不叫「威士忌癫痫」、「白兰地癫痫」……其实它与「糖」有着很大的关系。

‧春药的英文是「aphrodisiac」。Aphrodisiac这个字的来源,竟然是希腊神话里的爱神维纳斯(Venus)!
 
‧为什么人体病变、医疗器具,或是乐器,只要是个长长中空的构造,都以「Syrinx」这个字来命名?原来它与神话中漂亮的水精灵席琳克丝(Syrinx)的悲伤命运有关。


人类医疗史上,竟然有这么千奇百怪的趣闻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人体解剖的热衷与狂热,远超乎现代人的想像。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的医学院里面,广设有「解剖剧场」(anatomy theater),座位有点像大音乐厅或剧院的设计,一层层的好多座位。每次有尸体解剖时,都会引来动辄数百人入场围观。

‧在古代,有哪些你无法想像的荒诞医疗行为?
欧洲古代的医生不管碰到什么病人,二话不说就是放血。华盛顿只因为一个感冒,就被当时的名医放血而亡。其他还有吃「蛔虫餐」保持曲条;相信病人吃掉或涂抹尸体的一部分,可以吸取其中的「灵力」的「尸疗法」;以及用来治疗口吃的「半舌切除术」……

‧全系列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中,到处都是医学的影子,总共出现超过60种疾病,30个医学专有名词,30多位医生,20多种药物。
一百多年前,由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这位医生,根据约瑟夫‧贝尔(Joseph Bell)那位医生为蓝本,所创造出的福尔摩斯的科学办案法,即使到了今天,对医生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启发。

……

人文与医学交互激荡的漫长过程中,累积了许多有意思的印记或标志。古人命名医学的事物,经常借用神话中的某一段传说,历史上的某一件事,或是文艺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浑然天成,饶富趣味;这些散见于各种病名、症状、征象,或者解剖构造的语汇。它们吸收着人文与科学的双重养分继续生长,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医学很重要的部分。

医疗与疾病的踪迹,并不只出现在医院、教科书、或医学史。在历史、艺术与文学里面,也经常可以窥见它们的一鳞半爪,许多绘画、雕塑、小说、诗歌,或是剧作,曾经描绘过去某些疾病患者的外貌特征,或是当时的治疗方式,这些古代的医疗实况,就随着经典作品跨越了时光的洪流,为现代人带来珍贵的资料与无比的乐趣。

随意选定一种疾病或一个医疗理论,逆着时间往上追寻,就可以看清我们所认识的医学并非天经地义,而是历经了先人的许多误会、迷信,甚至笑话,而后凭借著不断的努力探求改变,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资深神经科专业医师汪汉澄,阅读丰富,喜欢讲故事。除了医学专业之外,喜爱各种人文杂学;他以别出心裁、平易近人的方式,从身体、疾病、与医学的各种命名或病症典故,畅谈古今中外与之相关的人物或疾病故事,爬梳出大家不知道的医学八卦及趣事,信手拈来,既可以让我们了解有趣的医疗观念常识,又可以读到有趣的医疗趣史,兼具知性与感性,让我们体验一场不可思议的医疗侦探趣味之旅。


◎特别撰序——
侯胜茂/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院长
谭立安/联合报副刊缤纷版主编
陈柔贤/第22届台湾神经学学会理事长
吴瑞美/台大医院神经科教授‧台大医院临床神经暨行为科学主任
林静娴/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暨临床教授
苏上豪/心脏外科医师‧金鼎奖得主

◎好评推荐(依姓氏笔划排序)——
王偲宇╱国立员林高中历史科教师
吴逸如/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副部主任,长庚大学医学系教授
巫锡霖/彰化基督教医院 神经科资深主任医师,前台湾动作障碍学会理事长
汪栢年/兰阳女中历史教师
邱铭章/台大医学院神经科教授兼主任
洪惠风/新光医院心脏科主任
翁佳音/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尚文/新光医院精神科主任
许维志/新光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兼病房主任
郭忠豪/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郭钟金/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
曾龄仪/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黄明灿/财团法人为恭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黄春木/台北市建国中学历史教师
蒋竹山/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
骆芬美/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汪医师的著作即便是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读者来看,也都能乐在其中,但我认为这本书对医疗相关人员来说,更是别具意义。因为学医的人固然可以从教科书或论文当中汲取到专业知识,但与这些知识相关的一些历史典故,渊源由来,以至于轶闻趣事,并不是那么容易见到。汪医师书中丰富的搜罗考证,在很大程度上帮我们填补了这一段空白,熟悉医学的读者在读汪医师的这本书时,常常会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额外之乐。
——侯胜茂/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院长

今日医疗的每一分完善,其实都是由过去十分、百分的教训里习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以前我很难产生共感,直到读了这本《医疗不思议》那一刻,我忍不住放下书,抬起头,深深吸一口气,一口「不坏的空气」:2018年夏天,我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行前必须完成的医疗准备之一,便是服用预防性抗疟药。那时候,我评估的是一颗药多少钱、要吃多少天,将之视作理所当然,但对史前到十九世纪的人们,这一切并非天经地义;事实上,哪怕现代医学揭开了它的神祕面纱,疟疾至今依然是威胁,我所拥有的无虑,一点都不理所当然。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过去的医疗,确实是难以想像;然而,我更加是从这本书里,得到了一个难以表述的阅读经验。一次次感到惊奇之外,还有一层层加深对世界与时代的同理。
——栗光/联合报缤纷版主编

这本有趣的书《医疗不思议》,实在应该人手一册,茶余饭后轻轻松松地阅读,就著午后的阳光,陪着沉夜的宁静,便会发觉许多神经科学的知识,其实简单易懂;许多曾经听过的名词都有精彩的故事,将它们活灵活现的具象化而深入记忆之中。
我衷心推荐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台湾神经科医师细细品味。
——陈柔贤/第22届台湾神经学学会理事长

本书的题目相当多元,从〈身体的度量衡〉(解剖学)、〈古人的麻醉〉(药理学)到〈岁月中流失的自己〉(失智症),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引人入胜,内容生动活泼,好似在观赏一部部有趣的医学电影。除此之外,汪医师在文章的最后都会附上相关疾病的简要诊断与治疗,让读者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神经学的疾病。对于初入医学领域的学生而言,真是极佳的床头书。
——吴瑞美/台大医院神经科教授‧台大医院临床神经暨行为科学主任

《医疗不思议》是一本不可思议的好书。每个章节都先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作为引子,带出日常生活或是医学中我们耳熟能详却不知典故的医学名词来源,并详细介绍,以实证医学的角度将这过去的通俗名词或更多是古希腊人名,如何演进为目前的医学用词,做了精要的演绎。并也列举与这名词相关的神经科疾病做介绍。最有趣的是,末尾还会有作者对这历史故事与人物的见解与反思。这功力,若不是对神经医学疾病早已多所熟稔,并对历史人文同时也有深入涉猎的人,是无法写出这般篇篇精彩的文章!不仅可以让社会大众熟悉常见神经医学疾病,我想对大多数的医学生甚至是神经科医师如我,都会从中获益良多,并且从享受有趣的故事中,进入汪神医的医学世界。
——林静娴/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暨临床教授

若我在医学系就读的时候,能够看到汪医师的这本书,日子就不会觉得那么苦闷与无聊,被功课压的哀声叹气。医学知识不是只有生硬的理性,更充满了浪漫的感性,读汪医师的《医疗不思议》,绝对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苏上豪/心脏外科医师‧金鼎奖得主

当医疗发展一旦回溯,它便连结了历史。麦田新出版的《医疗不思议》,便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其中有趣的医学故事。汪汉澄医师以其专业的角度,辅以历史元素来增加可读性,向大众介绍一系列医学相关主题的故事,可说是值得普罗大众易入手阅读的科普医学好书。
——王偲宇/国立员林高中历史科教师

认识汪哥二十年,深知他满腹经纶,拜读完这本《医疗不思议》后,才知道他如此学富五车,每篇文章都让从医三十年的我惊叹不已,诚挚推荐您透过阅读此书的故事,一起来探索医学的奥妙!
——吴逸如/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副部主任‧长庚大学医学系教授

认识汉澄兄已近三十年,深知汪兄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澄兄为人温雅,每与谈话都逸趣横生,受益良多。同为神经科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均需抽丝剥茧,追根究底。汉澄兄不仅思路清晰敏捷,对于疾病历史来龙去脉,旁征博引,知识学问之渊博令人佩服。汪兄出此书神经学界不作二人想,此书既有医学的专门知识,又能够从中了解中西之神话、历史、科学、医学、文化种种面向。极力推荐大家阅读此书。
——巫锡霖/彰化基督教医院神经科资深主任医师‧前台湾动作障碍学会理事长

别以为这只是一本与医疗相关的书,它不只是!作者打破学科的限制,用巧妙的文笔将神话、历史、心理学、化学、地理学……等相关知识与医疗进行无缝接合,不仅扩充了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内涵,也让读者赞叹:「原来!医疗与生活是如此贴近!」
——汪栢年/兰阳女中历史教师

听汪医师娓娓道来讲医学的故事,上穷碧落下黄泉,综观古今,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值得对医学有兴趣欲探殿堂奥妙的准医生、医学生及大众阅读赏析。
——邱铭章/台大医学院神经科教授兼主任

从希腊神话,讲到医学期刊;从亚瑟王,说到三寸金莲;汪神医写故事的功力,非凡人所能及也。
——洪惠风/新光医院心脏科主任

汪医师由人体器官肘(cubit)、脚(foot)、指(digit)与历史度量衡及神经、解剖关系出发,行文流畅点出腊罗马神话与现代医学词汇的渊源;器官病变产生艺术杰作或社会大事件,等等。果然是科普好书,文科人读起来,特别有感。
——翁佳音/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专业深湛、博学多识,文字时而幽默风趣,时而讥诮尖利。除医学专业外,更旁涉希腊罗马神话,文学、历史等学门。尤其作者洞悉人性,又夹叙夹议的笔法,使得本书有别于坊间一般的科普医学史著作。读之让人增广见闻,兼得会心之乐。
——张尚文/新光医院精神科主任

一本让中学生爱上医学、让医学生对神经学着迷的科普巨作。
——许维志/新光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兼病房主任

这是一本内容非常充实的书,完全超出它的篇幅所给人的初步印象。汪汉澄医师以他对于神经学与历史的厚实底蕴,以及对于社会人文的深入思惟,以小品文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神经系统的重要运转逻辑,以及相关的常见疾病。基本上,只要是对于自然与社会科学有些兴趣的所有大众,读过此书后应该都有心领神会的笑容与收获。
——郭钟金/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

简洁明快的文风,纵横古今的学养,述说内容虽是医学人文领域,其实也是科学理性的启蒙,适合好学深思的读者熟读。
——黄明灿/财团法人为恭纪念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在时间脉络中,记述各种案例所透显的医学知识、制度、器物或技术,其实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汪汉澄医师所说的故事,似乎是医学如何看待身体、处理疾病,但实际上他传达了人类如何成就今日医学的精采历程。
——黄春木/台北市建国中学历史教师
  • 推荐序/「寓教于乐」的知识盛宴
  • 推荐序/脑中的脑科先生
  • 推荐序/生活周遭随处可得的有趣
  • 推荐序/属于医学界,医学生,以及所有大众的「医疗不思议」
  • 推荐序/结合人文、历史、神经科学与价值反思的不可思议
  • 推荐序/医学的理性与感性
  • 自序/一本说故事的书
同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