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宁静

点阅:217

译自:In pursuit of silence:listening for meaning in a world of noise

其他题名:一场颠覆听觉经验的田野踏查, 探索声音的未知领域 一场颠覆听觉经验的田野踏查探索声音的未知领域 1场颠覆听觉经验的田野踏查探索声音的未知领域

作者:乔治.普罗契尼克(George Prochnik)作;韩絜光译

出版年:2021

出版社:漫游者文化

出版地:台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75963

ISBN:9789864895090

EISBN:9789864895106 EPUB

附注:封面副题名: 一场颠覆听觉经验的田野踏查, 探索声音的未知领域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这个世界越来越喧闹,但我们真的不需要声音吗?
从尘嚣喧闹到万籁俱寂,一段关于深度聆听的冒险旅程

★在广袤无垠的外太空漫步,能获得无与伦比的宁静体验?
★被高达160分贝的音浪击中,身体会产生什么反应?
★通勤或慢跑我们习惯戴上耳机,用声音将自己包围起来,原因何在?
★用高科技减噪建材打造全世界最安静的房子,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追求身心静定的大疫情时代 VS. 声音经济大行其道的今日
以跨领域观点,对宁静议题最深度的剖析与反省!

作者普罗契尼克酷爱宁静,厌恶噪音,为了寻求精神和感官的双重平静,他毅然走访全国各地,找寻他所能想像最安静与最喧闹的地方。从生物实验室到禅园、大卖场及隔音材料大会,从隐修院、噪音测量公司、劲爆汽车音响大赛乃至听障空间,访谈生物学家、听觉科学家、声学工程师、僧侣、建筑师、声音行销人员和聋哑学校校长等专业人士,所获得的观点颠覆了我们对声音的想像!

本书透过多元声音场景、精彩访谈及研究文献,并融入充满哲思的个人感悟,从生物、科学、哲学、商业和艺术文化等面向,看待宁静和噪音所构成的反差与多重辩证关系:

●演化机制:保持安静是自然万物的求生之道。自然界中绝少发出巨响,因为唯有保持安静,才能隐蔽自身所处的巢穴,也才能听见远处危险的动静。

●声学领域:声音力量的关键是频率和讯噪比。因此,白噪音让人专注,圣歌带来宇宙和谐感,而世界上最成功的录音室,都是从结构比例严谨的教堂改建而成。

●宗教意义:语源学上「silence」有中断停止的意涵,通往反省与个人成长之路。贵格教派相信,上帝存在每个人心中,置身宁静就可以听见上帝的声音。

●无人外太空:NASA研发最先进的减噪技术,火箭升空的巨响听起来比搭飞机在机舱内听见的噪音相去无几;太空人在广大无垠的外太空漫步时,也并没有想像中安静,因为地面指挥中心时时刻刻保持通话。唯一的例外是「黑暗通过」时段……

●商业行销:潮流服饰店的声响策略是以音乐打造享乐狂欢的气氛,为消费的顾客补充源源不绝的活力和振奋感,并加快购物时的移动速度,以达刺激消费的正向连结。

●哲学辩证:声音唯有与宁静形成对比、衬托出宁静时,我们的听觉神经才接收得到。声音和宁静是互补的概念,作用是双向的。某些声音能突显环绕着我们的宁静,同时,全然的宁静也会激发出声音。

●听觉专家:一段声波往往是靠内嵌在其中许多片段的安静,才能发挥出沟通讯号的作用,而不至于被视为无间断连续的噪音。

●神经科学:习惯安静冥想的人,大脑运作效率高出许多。当我们在听音乐时,是乐音之间的片刻静默,激发出最激烈正向的大脑活动。

●劲爆音响车大赛:坐在足以震碎挡风玻璃的改装车内体验音爆的威力,会发现瞬间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就像被喷射座椅发射到雷云和火焰中,五脏六腑严重挤压,几乎迸出身体之外……


有趣的是,在追寻了无数种声音之后,普罗契尼克赫然发现,宁静并不代表全然的静默无声。宁静和噪音,是一组矛盾而互补、相应而相生的概念。一如我们唯有处在噪音中,才会意识到宁静的价值,也有唯有深处宁静之中,才能经见更多的声音。

这个世界越来越喧闹,人类对宁静的追寻也比以往来得更迫切。本书从环境意识的反省出发,探索宁静和噪音的未知领域,以及两者间日益激烈的战争。除了带来颠覆刻板印象的听觉体验,更令人重新思考声音的价值。诚如作者所言,「宁静是声音和安静构成了恰到好处的平衡,催化感知能力,让我们得以区别自身的存在与周遭事物,以看见更多未知。」这是对宁静最高度的向往,也是这场追寻最启发人心的意义。

※范钦慧(国际宁静公园亚洲区顾问及董事、台湾声景协会创办人)、詹伟雄(文化评论人)、李志铭(作家)、焦元溥(作家、乐评人)、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聆听推荐


【媒体赞誉】

踏遍各地角落追寻那些依然坚守宁静的人们。——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National Public Radio) 
有时是令人震惊的警示,有时是迷人的陶冶,这本书歌颂宁静,同时道出了抵制噪音的战斗是如此曲折无常。——《达拉斯晨报》(The Dallas Morning News )
引人入胜。——图书论坛(Bookforum) 
非常聪明的书写……宁静有益于我们安然入睡,但普罗契尼克所专注的噪音问题令我们保持警醒。——《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 
优雅而低调,着眼于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被注意的细致之处,也揭示我们为了过上现代生活,所付出不为人知的代价。——《书单》(Booklist) 
赋予「宁静」一种庄严的美感,对宁静生活发出清晰易懂、客观理性的诵歌。——《柯克斯书评》 
对现代喧嚣的生活展开亲切而翔实的研究——《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乔治.普罗契尼克(George Prochnik)
 
 美国作家,发表过多篇文章、诗作、人物传记与小说著作。曾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教授英美文学,获得纽约时报「编辑奖」和2007年Gradiva奖。为《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花花公子》和《内阁》杂志等出版媒体撰稿,著有《褚威格最后的放逐》与《普特南隐身之所》(Putnam Camp)二书。目前住在纽约市。
 

译者简介
韩絜光
 
台大外文系毕业,专职人文科普书籍与字幕翻译。译作有《颠簸中年》、《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悦》、《我们住在焦虑星球》、《足球帝国》、《萧邦的钢琴》、《探险家学院》系列等。喜欢猫、角蛙和末日电影。

  • 前言
  • 第一章 聆听未知
  • 第二章 我们为何聆听
  • 第三章 喧闹的理由
  • 第四章 卖场原声带
  • 第五章 如噪之声
  • 第六章 宁静插曲
  • 第七章 音杀
  • 第八章 奔向噪音
  • 第九章 家园防线
  • 第十章 开战
  • 第十一章 捕龙陷阱
  • 第十二章 宁静终曲
  • 谢辞
  • 作者说明
  • 参考资料
同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