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雨中行走,因为没有人可以看见我的泪水。」
──查理˙卓别林
◤颠沛流离的童年
当别的同龄孩子还在学校学习知识,得到精心的照顾的时候,小卓别林已经在伦敦的各个区间奔走了。这个刚刚十岁的孩子做过许多工作:杂货店跑腿的小伙计、私人诊所的服务生、有钱人家的小佣人、书报店的小报童、吹玻璃的小童工、卖玩具的小贩子、印刷厂的小工人……
虽然这种漂泊无依的生活让人心酸,但过早的人生历练使卓别林小小年纪便形成了坚毅、顽强而乐观的性格特质。「贫穷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力」,他将这种悲伤化成一个个微笑融入幼小的心田,为他以后所创造的角色提供了丰富而立体的素材。
◤不朽的形象──流浪汉夏尔洛
一九一四年,卓别林正受雇于美国基石电影公司。有天出外景时,负责人纳特对他说:「你就扮上一个丑角吧,什么样子的都行。」
卓别林随即去化妆间准备,他穿了一条肥裤子和一双大皮鞋,戴了一顶圆礼帽,又拿了一根手杖。他想:要每一件东西看上去都显得不合适:裤子是鼓鼓囊囊的,上衣是紧紧的,礼帽刚好能扣住头,鞋子是最大码的。至于年龄,要老一点儿,所以他又贴了一撮小胡子。准备妥当后,他就出场了。
他双腿外撇著,大摇大摆地走到纳特面前。他挥动手杖,耸耸肩,笑料就在脑海中一个个地出现了。
纳特是一个富有热情的看客,他看了卓别林的装束后,咯咯地笑个不停,这给了卓别林更大的勇气,他开始解释这个人物的个性:
「你瞧,这个家伙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做冒险的事情;他指望你会把他当作是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公爵,一个玩马球的。然而,他只会拾拾香菸头,或抢孩子的糖果。当然,如果看准了机会,他也会对着太太小姐的屁股踢上一脚——但只有在非常愤怒的时候他才会那样!」
◤三十五岁的差距,陪伴后半生的挚爱──乌娜˙欧尼尔
卓别林曾有多段婚姻及感情对象。在五十多岁时,他遇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欧尼尔的女儿乌娜˙欧尼尔。结婚时,乌娜甚至只有十八岁,此举动也使尤金˙欧尼尔都未曾再跟女儿说过话。
然而,乌娜之后陪伴卓别林走过丑闻及官司缠身、离开美国、受封爵士、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总共三十多个年头,直到卓别林逝世。
◤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
一九三三年初,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了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人们痛苦、恐惧和绝望的神情。白宫也迎来了新主人,无能为力的胡佛被坚忍、乐观的罗斯福所取代。
当时工人在工厂的机械化作业下,不仅精神紧张,身心也遭受严重摧残,故事的雏形就在卓别林脑海中成形。隔年《摩登时代》在好莱坞开拍,十个月后拍摄完成。电影仅上映一周就打破了纪录,而新闻记者也如实记录了这样的场景:「大批警察努力维持电影院入口前的秩序,因为上万的影迷把百老汇大道拥塞住了……」
《摩登时代》是世界上最后一部无声故事片。在拍摄这部影片中,卓别林依然是矛盾的。在影片将结束时,他唱了一首歌,混用英、德、义、俄、西班牙合成的这首歌至今为世人传诵。
新闻媒体也把对影片的关注放在了这首歌上,甚至打出大字标题:「夏尔洛终于开口!」「流浪汉第一次发出了声音!」「卓别林以一首歌来告别了他的无声时代!」
◤第一部有声电影就向希特勒呛声──大独裁者
在《大独裁者》中,卓别林构思了德曼尼亚王国独裁者、双十字党党魁兴格尔和犹太理发师两个主角。他们相貌相似,均由卓别林扮演。还有一个犹太女子汉娜,由宝莲扮演。
在片头字幕中,卓别林写道:「虽然独裁者兴格尔和犹太人理发师两人完全相像,但那不过纯粹出于巧合而已——这里叙述的是在两次大战之间,疯狂支配了某一时期的故事。这个时间,自由遭到践踏,人性被横加蹂躏。」
这部电影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大于它在艺术上的讨论。《大独裁者》更像是一篇战争檄文,为所有喜爱和平的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
而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希特勒闻讯后暴跳如雷,竟下令立即处死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卓别林。他恼羞成怒地挥舞手掌大声咆哮:「可恶,可恶,这个该死的小丑!」
本书特色
本书从卓别林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艺术所做出的出色贡献,再现了卓别林充满曲折、离奇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
──查理˙卓别林
◤颠沛流离的童年
当别的同龄孩子还在学校学习知识,得到精心的照顾的时候,小卓别林已经在伦敦的各个区间奔走了。这个刚刚十岁的孩子做过许多工作:杂货店跑腿的小伙计、私人诊所的服务生、有钱人家的小佣人、书报店的小报童、吹玻璃的小童工、卖玩具的小贩子、印刷厂的小工人……
虽然这种漂泊无依的生活让人心酸,但过早的人生历练使卓别林小小年纪便形成了坚毅、顽强而乐观的性格特质。「贫穷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力」,他将这种悲伤化成一个个微笑融入幼小的心田,为他以后所创造的角色提供了丰富而立体的素材。
◤不朽的形象──流浪汉夏尔洛
一九一四年,卓别林正受雇于美国基石电影公司。有天出外景时,负责人纳特对他说:「你就扮上一个丑角吧,什么样子的都行。」
卓别林随即去化妆间准备,他穿了一条肥裤子和一双大皮鞋,戴了一顶圆礼帽,又拿了一根手杖。他想:要每一件东西看上去都显得不合适:裤子是鼓鼓囊囊的,上衣是紧紧的,礼帽刚好能扣住头,鞋子是最大码的。至于年龄,要老一点儿,所以他又贴了一撮小胡子。准备妥当后,他就出场了。
他双腿外撇著,大摇大摆地走到纳特面前。他挥动手杖,耸耸肩,笑料就在脑海中一个个地出现了。
纳特是一个富有热情的看客,他看了卓别林的装束后,咯咯地笑个不停,这给了卓别林更大的勇气,他开始解释这个人物的个性:
「你瞧,这个家伙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做冒险的事情;他指望你会把他当作是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公爵,一个玩马球的。然而,他只会拾拾香菸头,或抢孩子的糖果。当然,如果看准了机会,他也会对着太太小姐的屁股踢上一脚——但只有在非常愤怒的时候他才会那样!」
◤三十五岁的差距,陪伴后半生的挚爱──乌娜˙欧尼尔
卓别林曾有多段婚姻及感情对象。在五十多岁时,他遇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欧尼尔的女儿乌娜˙欧尼尔。结婚时,乌娜甚至只有十八岁,此举动也使尤金˙欧尼尔都未曾再跟女儿说过话。
然而,乌娜之后陪伴卓别林走过丑闻及官司缠身、离开美国、受封爵士、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总共三十多个年头,直到卓别林逝世。
◤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
一九三三年初,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了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人们痛苦、恐惧和绝望的神情。白宫也迎来了新主人,无能为力的胡佛被坚忍、乐观的罗斯福所取代。
当时工人在工厂的机械化作业下,不仅精神紧张,身心也遭受严重摧残,故事的雏形就在卓别林脑海中成形。隔年《摩登时代》在好莱坞开拍,十个月后拍摄完成。电影仅上映一周就打破了纪录,而新闻记者也如实记录了这样的场景:「大批警察努力维持电影院入口前的秩序,因为上万的影迷把百老汇大道拥塞住了……」
《摩登时代》是世界上最后一部无声故事片。在拍摄这部影片中,卓别林依然是矛盾的。在影片将结束时,他唱了一首歌,混用英、德、义、俄、西班牙合成的这首歌至今为世人传诵。
新闻媒体也把对影片的关注放在了这首歌上,甚至打出大字标题:「夏尔洛终于开口!」「流浪汉第一次发出了声音!」「卓别林以一首歌来告别了他的无声时代!」
◤第一部有声电影就向希特勒呛声──大独裁者
在《大独裁者》中,卓别林构思了德曼尼亚王国独裁者、双十字党党魁兴格尔和犹太理发师两个主角。他们相貌相似,均由卓别林扮演。还有一个犹太女子汉娜,由宝莲扮演。
在片头字幕中,卓别林写道:「虽然独裁者兴格尔和犹太人理发师两人完全相像,但那不过纯粹出于巧合而已——这里叙述的是在两次大战之间,疯狂支配了某一时期的故事。这个时间,自由遭到践踏,人性被横加蹂躏。」
这部电影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大于它在艺术上的讨论。《大独裁者》更像是一篇战争檄文,为所有喜爱和平的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
而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希特勒闻讯后暴跳如雷,竟下令立即处死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卓别林。他恼羞成怒地挥舞手掌大声咆哮:「可恶,可恶,这个该死的小丑!」
本书特色
本书从卓别林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艺术所做出的出色贡献,再现了卓别林充满曲折、离奇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
同书类书籍
下一階段SR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