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的进食困难是包括认知障碍在内的复杂问题,
这本书能帮助你抽丝剥茧,找出具体的对应方案,
并在知道力不能为的时候,安心放下。
第一本详尽解说四大失智症类型的进食困难特征,为患者进食需求编写的专书。
*宋家莹(台北医学大学神经内科副教授、万芳医院神经科主任) 专业审订
*专业医疗人员、家庭照顾者必读
含着不吞、嘴巴不肯张开、东张西望不专心吃饭、一直拨弄食物不肯进食、边吃边咳……
这些都是在第一线照顾失智者的人经常看到的场景,
被照顾者不吃或不能吃,是照顾者最大的压力来源,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失智症病患,进食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进食问题多半是因为认知困难,如果没有其它共病,误咽要到重度之后才较可能发生,如果很早期就出现拒食的现象,多半是其它原因造成。路易氏体型失智者可能会因为幻觉干扰进食。合并巴金森氏症的失智则在中度时就可能发生误咽。血管型失智者则误咽的机率很高,且有各种不同型态的误咽可能。事先掌握各类型失智症的进食困难特征,在被照顾者出现进食困难的现象时,才能精确找到原因,对症处理。
․比起复健,失智症患者更需要的是协助
除了血管型失智症外,大部份的失智症都是进行性的退化疾病,在逐渐退化的过程中,比起设法恢复功能,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进行协助,尽量延长能拥有较高生活品质的期间。改变食物质地、口味,准确对应认知问题、创造适合进食的友善环境、利用进食辅具,都能协助患者持续维持进食,直至生命的终点。
․面对末期,确认已经尽力就能安心放下
失智症到了末期,有与其它疾病不同的特殊性。是否让被照顾者进食,该以何种方式进食是照顾者最大的难题。如果不以治疗为导向,不以意识型态为判断的标准,该从什么角度着眼,才能让这么漫长的照顾期不会变成伤害,而是值得感谢的回忆?这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但如何协助照顾与被照顾的双方有清楚的方向,所有医疗人员及家庭照顾者都要为此预做准备。
本书特色
1. 详尽解说四大失智症类型的进食困难特征,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2. 分解四大失智症疾病进程,方便根据不同疾病阶段提供最适当的照护
3. 丰富案例分析,为照护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经验参考
4. 专章讨论可能影响进食吞咽,及对进食有帮助的药物
专业推荐
徐文俊(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长庚北院区失智症中心主任)、刘建良(北市联医和平院区神经内科主任)、韩春菊(中华民国老人福祉协会理事长)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野原干司(Nohara Kanji)
大阪大学牙医研究所副教授。专业领域为吞咽障碍、营养障碍、语言障碍、睡眠呼吸中止症、口腔干燥症。
投入高龄者进食照护领域超过二十年,是日本首位将失智症进食困难特征系统化并视觉化整理的医师。他的分析让照顾者可以在理解不同类型失智症疾病进程的情况下,找出个别患者的因应方案,因此备受肯定。他同时也是日本NPO法人摄食介护支援计划理事、日本在宅药学会理事、摄食机能疗法专科牙医师。
译者简介
陈光棻
台湾新竹县人,北海道大学国际广报媒体研究科硕士。译有《吞咽力》、《咀嚼吞咽困难多职类整合照护全书》、《最后一件大事:安宁度过临终,尊严走向生命终点》、《无子人生》等,现为专职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