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狮城, 我街道

点阅:434

其他题名:我狮城我街道 Streets and places in Singapore

作者:汪来升 主编

出版年:2022

出版社:新文潮出版社

出版地:台北市

集丛名:文学岛语:009

格式:EPUB 流式

ISBN:9789811843648

EISBN:9786269655304 EPUB

附注:封面英文题名: Streets and places in Singapore

《我狮城,我街道》是一本关心新加坡街道与地方「故事」、「记忆」与「生活」的文集。《我狮城》收录了新加坡三个世代、廿六位作家,对于街道故事和地方书写的全新创作,各自以诗和散文刻画出新加坡的往昔、现在与未来。
  
  《我狮城》的作家有霸气地把大坡小坡写透透的周维介,有在小印度拜师学艺的黄子明,有写黑街旧事的吴伟才,有沿着盒巴巴耶礼峇路来回走的潘正镭,有回忆和展望死人街的何志良与林方伟,有致柏提路一带猴子与猫们的欧筱佩,有写日日上班必经之路的蔡欣洵,有写不存在的「登百灵坊」的杨薇薇,有逛加东购物中心的冯启明,有搬到芽笼居住的钟秀玲,有芽笼东葱茅园遍寻不获的郑景祥,有当杨厝港路梦见后港五条石的林得楠,有写月眠路与中正总校的李气虹,有看密陀路月饼广告长大的吴庆康,有在波东巴西展开新生活的林伟杰,有「看诊」看到黄埔去的周昭亮,有无法忘怀儿时俊源街的曾国平,有在亚拉路当过「童工」的洪均荣,有将海格路一带比喻成「龙潭虎穴的桃花源」的黄文杰,有常到长屋用餐的伍政玮,有生活在大巴窰边界的谭光雪,有曾住在武吉班让十条石的山岗上生活的邝伟雄,有不时穿往新马边境的陈宇昕,还有上过「美世界社会大学」的李集庆!
  
  以《我狮城》作为一个「新开始」,希望更多人开始关心「狮城」的人文地理与文学,同时,也有更多地方书写的文学创作涌现。
 
本书特色
 
  • 筹备了一整年时间,献给独立57周年的新加坡!从文学了解新加坡的生活、地方与街道,非这本文集莫属!
 
  • 《我狮城,我街道》是一本关心街道与地方「故事」、「记忆」与「生活」的文集。《我狮城》收录了新加坡三个世代、廿六位作家,对于街道故事和地方书写的全新创作,各自以诗和散文书写新加坡的往昔、当下与展望。
 
  • 《我狮城,我街道》通过作家的个人记忆与情感,穿梭于不同时代,在回顾与展望、理想与现实、徘徊与坚定之间,试图还原与构建属于自己的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
 
狮吼力荐
 
  (按姓氏笔划排列)朱亚君、杜顺吉、吴易叡、林增如、柯思仁、张承尧、张国强、郭慕义、陈丽仪、董启章、韩丽珠、苏伟贞
 
各地著名诗人/作家/联合推荐
 
  •《我狮城》里面的文章,完全印证了何谓「街道生活」,也即是与个人经验密不可分的场所。不少作者忆述了自己童年时生活的街区,那里有集体的历史经验,有家庭和个人成长故事,也有色香味俱全的感官记忆(以地道美食为最)。对像我这样的外人来说,读来都质感丰富,兴味盎然。再拿来和香港街道经验作对照,会发现很多异同之处。——董启章,香港知名小说家
 
  •出版最重要的一环,在标示一个时代的意义。我,我所思索的,我这个时代,我活着的这片土地,发生了甚么事。出版为后人种树,留下历史的纪录。《我狮城,我街道》便是这样一本重要的书,透过廿六名艺文工作者,从记忆中提炼出不同角度时空的新加坡,在大疫之年,为我们按下了一个又一个璀璨又淡淡哀伤的快门。——朱亚君,宝瓶文化社长兼总编辑
 
  •新加坡,不仅一城一国,还可以是一人一国。遍及全境的街道沧桑记忆,黄顶黑德士、书店、甘榜、写信佬、红头巾、殡葬、教育、种族、食物……组成一幅新加坡全景记忆图示。每篇文章,编者用心加注,甚至「食不厌精」的下海中译,如冯启明〈加东〉文短,但记录了加东「曾经是新加坡的天然东南部的海岸」,印证了一九六五年才建国的新加坡,已经加入历史的「曾经是」队伍。——苏伟贞,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
 
  •在疫情期间成书的《我狮城,我街道》,除了回应晚近华语系文坛不约而同吹起的街道风,也见证了空间书写在「城市花园」地景迅速隐没之下的急迫性。不同世代的作者们在时间突然停顿的光景里,以电影技术「子弹时间」的手法,带领读者们穿梭比新加坡历史绵长不知几倍的南洋史地。书中不同语言的地名、风情万种的花草、情调迥异的楼宇,和来自东南亚各地的记忆菜色,好比十九世纪中来到新加坡的博物学家华莱士的笔记本,在蕞尔之岛上重新发现的繁胜博物。在亚洲众多城市的面貌愈益雷同之时,此书提醒了我们还需要诗句,交织成童年甘榜里的阡陌小路;需要散文,漫漶成记忆里的城池;需要故事,让我们在令人焦虑的钢筋丛林里安顿身心。——吴易叡,台湾成功大学副教授、作家
 
  •「人文地景」很抽象,稍微具体点应该是「地方给予人们的记忆」,而记忆可以是文字、音乐、生活方式等,建构成的个人与共同记忆。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拆建实体景观,然后以极快的速度耸立起摩天高楼。我的种种阅读里,对港台的地方面貌反而深刻,但对于新加坡总是充满著「遗忘」和「以往」的遗憾。悉知新文潮要出版《我狮城,我街道》时,我被其初衷所打动,希望为将我们的这一方水土做个见证,尤其是给新一代的新加坡和海外读者,留下一次「共同记忆」。——张国强,新加坡小说作家

汪来升 
汪来升,一九八七年生,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现为新文潮出版社总编辑,及旗下书店,海风书屋负责人之一。文学作品与评论,散见于中港台与新加坡报章、选集与文学期刊。著有诗集《喧嚣过后》、《消灭众神》;编有文学杂志《不为什么》,诗选集《一首诗的时间》、《不可预期》等。

  • 主编手札/以文学作为另一种记录|汪来升
  • 序 I/街道与时间|董启章
  • 序 II /岛与岛:诗与鸡蛋花|苏伟贞
  • 摄影手札/摄影者说|符志修
  • 上山下山的童年|邝伟雄
  • 我写黑街|吴伟才
  • 我家在芽笼|钟秀玲
  • 加东|冯启明
  • 当杨厝港路梦见后港五条石|林得楠
  • 边境|牛油小生
  • 桥南桥北消散的市井气|周维介
  • 左右的回忆|艾禺
  • 桃花不再|蔡欣洵
  • 我们 —— 致柏提路一带的猴子与猫们|欧筱佩
  • 我住死人街|林方伟
  • 难忘死人街|何志良
  • 沿着老路来回走|潘正镭
  • 海格路 —— 龙潭虎穴中的桃花园|黄文杰
  • 「登百灵坊」|杨薇薇
  • GOODMAN ROAD 与富有诗意的「月眠路」|李气虹
  • 长长|伍政玮
  • 我的 「童工」 年代|洪均荣
  • 榄核中的黄埔|周昭亮
  • 大巴窰八巷|谭光雪
  • 儿时记忆 —— 俊源街与其周围的老街旧事|曾国平
  • 无路可返的故乡 —— 芽笼东葱茅园|郑景祥
  • 从二马路到五马路|吴庆康
  • 小印度的一份情缘|黄子明
  • 波东巴西,我这般中意的小镇|林伟杰
  • 那一路的事后幸福与遗憾|李集庆
  • 作家简介
  • 地方小记
  • 版权页
下一階段SR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