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死亡权利法」类别Top 2,上百篇读者热泪好评
纽约公共图书馆2022年海伦‧伯恩斯坦卓越新闻图书奖决选入围
——面临终身瘫痪的人,是否应被允许在医师的帮助下结束生命?
——人是否能够选择在被痴呆症夺走意识前,自由无痛地死去?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死亡,而不是衰老?
随着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老龄化,对「安乐死」的追求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权通常意味着有尊严地死去的权利。愈来愈多的州和国家通过死亡权法案,允许病患和饱受折磨的人士者在医生的帮助下在预定的时刻结束生命。然而,即使在有这些法律的地方,法律仍然无法顾及许多人的需求。
《生命的非选题》跳脱法律,在灰色地带检视那些精心策划自己生命最后时刻的人。这些求死之人,远离医疗诊所、立法会议厅和医院伦理委员会,也不理会礼貌性的空泛言谈。透过这本书,读者得以窥探帮助这些求死之人,包括他们的亲人,有时还有网路上的祕密团体,共同组成的「地下安乐死世界」。
资深记者凯蒂.恩格尔哈特历时四年调查访谈,范围横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于本书专注探讨六个人的情况;这些人代表死亡权争论的不同面向。其中两位是医生:一位是加州医生,他开设了一家一家高级安乐死诊所,开出的致死处方比其他的美国医生还要多。另一位是澳大利亚人菲利普.尼奇克(Philip Nitschke),他因为在「DIY死亡」(DIY Death)研讨会上教人如何无痛且平静地结束生命而被吊销医师执照。其他四章探讨一心寻死的人,因为他们承受无法忍受的痛苦,好比年老病痛、慢性病、失智症与精神苦痛。他们认为,自杀是唯一的出路。
《生命的非选题》既令人不安又感人至深,以大无畏的精神审视各项环节,审问了让我们最不舒服的道德问题,如实呈现日常生活中人们为做出不可能的决定而苦苦挣扎的写照,揭示繁荣、生存与死亡的意义。
【国外好评】
「《生命的非选题》 是一本新闻报导作品。作者观察入微,语带同情,以精湛的文笔探讨所谓的地下死亡权。身处那个黑暗世界的人很想知道,为何医疗体系会拼尽全力延长他们的寿命,却不愿让他们以平和无痛的方式结束生命。」——布鲁克.贾维斯(Brooke Jarvis),《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凯蒂.恩格尔哈特研究深入后撰写了这本著作,详实报导民众熟悉却深感困惑的议题:人是否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而死亡?」——《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本书非常重要却易受抨击……如同许多伟大的叙事新闻作品,《生命的非选题》描绘主流体系之外的人如何互动往来,叙事生动活泼,不愧是绝佳的新闻报导作品。本书探讨医疗界之外的临终护理情况,甚至探讨民众如何对抗这个体系。」——埃琳娜・萨维德拉.巴克利(Elena Saavedra Buckley),洛杉矶书评(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恩格尔哈特探索现状,叙事极富同理心……不偏不倚提出相反的论点……但她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阐明死亡权运动的功效以及是否合乎伦理道德,足以让许多读相信它对社会的价值。」——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
「只要你关注临终生活的品质,就必须阅读本书。」——《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星级评论)
「恩格尔哈特透过详实的报导,忠实捕捉令人不安的死亡场景,敦促读者去思考人是否必须履行『活着的责任』,或者应该能够『有尊严地死亡』。」——《书目》(Booklist)
「恩格尔哈特巧妙阐述人选择何时死亡的权利。我想正派理性的人都不会反对她的说法。」——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的作者
「读了《生命的非选题》,就会不断寻找和提出尖锐的问题,即使这些问题让人很不自在……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未竟之业》(Unfinished Business)的作者
「凯蒂.恩格尔哈特文笔诚实大胆,毫不保留。我从未读过这样的东西。」——阿里.韦尔什(Ali Velshi),MSNBC节目《韦尔什》(Velshi)主持人
「本书感人至深,永远改变了我们对人类求死的看法。」——拉瑞萨.麦克法奎尔(Larissa MacFarquhar),《溺水的陌生人:不可能的理想主义、极端的选择和助人的冲动》(Strangers Drowning: Impossible Idealism, Drastic Choices, and the Urge to Help)的作者
【专业推荐】
吴教恩/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医师
林东茂/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
林静如/作家
洪仲清/临床心理师
陈鋕雄/阳明交通大学科技法律学院院长
杨玉欣/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创办人
杨贵智/法律白话文运动站长、律师
刘宗瑀/小刘医师(外科)
邓惠文/精神科医师、、荣格分析师
——依姓氏笔画排序
【本书特色】
书中包含六个个体的生命故事,故事除了以主角本身的叙事为主轴外,还加入周围其他人对于「死亡自决权」的观点和体验,由此精巧地提供正反两面和存在于灰色地带的许多思辨的可能,不加评判地留给读者自己理解和思考的空间,是部兼具讨论深度和可读性的好作品。
作者舍弃了繁复的立法辩论、艰涩的神学观点,和耸动的新闻内容,反过来微观地呈现「个人」如何面对「死亡自决」的心路历程。这些人的经历(衰老、渐冻人、失智症、精神疾病),很有可能也曾发生或正在发生在读者周遭的亲友身上,因此让人读来会特别有共鸣。
在东方社会,「死亡」话题往往让人避讳不谈;在台湾,随着「生前遗嘱」、「安宁照顾」、「临终关怀」等观念和政策,逐渐受到民众广泛地讨论和接受,冲击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把死亡变成贴近的现实,促使人不得不去思考「人与死亡」的关系。在本书作者细腻动人的文字带领下,读者应该能更坦然面对「死亡」这个人生无法回避但又令人难以启齿的议题,获得更深的启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凯蒂.恩格尔哈特 Katie Engelhart
美国NBC电视网的作家和纪录片制作人,曾任VICE新闻(VICE News)驻英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她曾获颁各类新闻奖项,包括美国国家杂志奖(American National Magazine Award)、加拿大国家杂志奖(Canadian National Magazine Award)和英国广播奖(British Broadcasting Award)。
译者简介
吴炜声
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中英口笔译组硕士,曾获美国翻译协会(ATA)英译中检定合格任证。目前任教于交通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致力于英语教学与中英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