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的100个祕密:减重迷思一次破解, 运动营养师王元哲教你健康瘦身不复胖!

点阅:40

其他题名:瘦身的一百个祕密 减重迷思一次破解, 运动营养师王元哲教你健康瘦身不复胖! 减重迷思一次破解运动营养师王元哲教你健康瘦身不复胖 减重迷思1次破解运动营养师王元哲教你健康瘦身不复胖

作者:王元哲作.插画

出版年:2023

出版社:布克文化出版事业部出版 英属盖曼群岛商家庭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发行

出版地:台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64287

ISBN:9786267256381

EISBN:9786267256411 EPUB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减肥不是简单的计算热量缺口,

而是重新认识身体需求的一个过程。

人云亦云不会让你速成减肥,反而赔掉健康!

健身教练+运动营养师 王元哲

透过100个减脂新手会遇到的关键QA ,

一次解答你对于瘦身的所有困惑,

让你不只是瘦,并且健康又健美!

 



★肥胖类型小测验

利用以下4个小问题来快速检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肥胖类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1. 你的BMI(体重(公斤)/身高2(公尺))

体重过轻BMI< 18.5

正常范围18.5≦BMI<24

过重24≦BMI<27

轻度肥胖27≦BMI<30

中度肥胖30≦BMI



2. 体脂率



3. 腰臀比(腰围╱臀围)

正常的腰臀比则是在女性应小于0.85、男性小于0.9



4. 将食指与大拇指按压小腿肚,正常的皮肤是有弹性的,按压完能立刻回到原位;水肿的皮肤则是压下去时感觉皮肤不会反弹,反而往旁边扩散。



以上4指标,让你可以知道自己是属于泡芙人、水肿型肥胖、 皮下脂肪过高型肥胖 、或肌肉型肥胖的类型。

 

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一味的追求「速成」,所有的改变都不宜过大,饮食的改变与热量的限缩控制在10~15%,例如:每周有7天,先尝试每周选一天时间,认真的计算热量,用健康的方式烹饪一整天的食物并且享受它们;持续一至两个月当身体适应之后,再增加至每周两天,以此类推。  



大幅度的减少总热量摄取,一定会有它的效用,然而在没有详细了解自身情况与专业的指导下,可能会额外承受许多风险,例如:降低代谢能力、累积食欲造成报复性饮食而快速复胖等。

作好了细水长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后,就让我们开始进入本书,认识自己是属于哪一种肥胖类型、以及该注意哪些细节吧!

 

╟─ 名人推荐 ─╢

减脂是现代人很重视、又易有误区的课题。本书提供作者多年科学健身与减脂的知识与经验,专门针对减脂的目标、过程、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问答的方式,做准确且有效果的回答,是一本能快速入门又实用的减脂好书。

 ——王俊彦(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院长)

 

这本书为科学运动、健康减脂提供清晰的、循序渐进的运动指南。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运动干预理论与实践经验,书中的内容实在、实际、实用,对于运动减脂人群非常值得参考。

 ——王亚洲(女子体适能书籍主编 )

 

这本书以科学性的方式提供了我们有效减肥的思考逻辑,让我们能根据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个人体型,选择最有效与最适合自己的减肥模式。如果你还深陷于无效的减肥,强力推荐这本书,一定会深深破除你对于减肥的盲点。

 ——Tina Zhang(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PhD of clinical science)

 

序〉我亲身体验的减重领悟

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的我决定从事健身行业,并不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运动,而是我非常的在意自己的身材;小时候因为身形肥胖,我曾遭受过嘲笑与霸凌,因此格外无法忍受自己身上的肥肉。



今年36岁的我,有多次大量减重的经验。准备大学入学考试那段期间,我的体重第一次超过80公斤;但是一进入大学后,因为疯狂的准备新生杯比赛而大量运动,让我在一个半月内体重降到了69公斤,却也因为身体劳累导致左脚踝严重扭伤,而没能参加我最在意的新生杯篮球赛。也因此,本为上篮起跳脚的左小腿,到现在还是比右小腿纤细一些。



这次的减重完全没有遇到平台期,甚至没有刻意控制饮食,只是每天都大量的运动,也是我唯一一次没有任何为减重而被迫妥协的瘦身经验。其后我也出现过「幸福肥」以及出国后的例行发胖,即使减重,大概都只是减去5~6公斤的体重。



当时不是健身教练,没有足够的健康知识,也不知道减去的体重是脂肪、水分还是肌肉,我只能以「有没有腹肌」,来判断自己应不应该继续减重。



2018年到上海当健身教练之前,我为了考取美国健身教练执照而住在美国半年,那时到达了人生体重的巅峰——88公斤,取得教练执照后便开始进行瘦身,同时有系统的记录瘦身的过程。然而那次的减重还是利用大量运动加上饮食控制,虽然顺利的利用四个月时间减到了76公斤,但依然存在有许多误区及可以改善的地方,例如:肌肉量的大量流失,还为此额外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原有的力量与肌肉量。



我一直维持10%左右的体脂约一年,直到新冠疫情爆发,有一段相对长的时间无法进入健身房运动,加上回台湾会需要两周的隔离时间。留在上海的我,便异想天开的利用这段时间吃胖,然后记录一个月的减脂试验。



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我的体重由86公斤减到78公斤,但只有4公斤是脂肪,让我检讨与反思,为什么我在运动量与饮食上作出极大的妥协、但成果依然有限?这一次为了要作消除内脏脂肪的测试案例,我大量的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来快速堆积内脏脂肪,虽然体重的改变不大,但腰围的变化却是相当惊人,同时验证了精制碳水与内脏脂肪堆积有极大的关系!



没有一套减脂方法可适用于所有人

经历过多次减脂,以及担任多年的健身教练之后,我深刻意识到一件事,许多当前流行的减重观念并没有办法符合所有人的需求,而健身教练的职责与价值就是帮助这些人克服种种障碍,调整他们的状态到能够利用主流的减脂瘦身观念,达到健康的减重。



瘦身对于某些人来说并不困难,有些人甚至没有变胖的经验;相对的有不少的「减肥困难户」不但有克制饮食,也有在运动,但体重与肚子上的脂肪却一直在原地打转;问题在于他们的状态还不适用于所谓的「利用热量缺口瘦身」。的确,一般人透过适度调整饮食与运动,就能形成热量缺口、达成瘦身的效果;可是当你已经作出改变、却没有看到成效的时候,除了检视自己的「改变」是否足够之外,有必要探讨一下无法成功制造热量缺口的原因。

此外,在任职健身教练的期间,我发现自己时常要回答许多相类似的问题,所以我把这些重复率高的问题与解答制作成影片,放到网路上让其他可能有相同问题的人也能够获得解答。大多数的问题并不困难、并且有明确的正确答案,例如背部如何发力、为什么膝盖会不舒服、或者运动完后补充哪一种碳水比较好等等。



但有更多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例如:哪一种运动能最有效的减脂?很多人内心已经出现了一个答案,而且这个答案确实帮助他达成瘦身目标,却不代表它适用于所有人。事实上这个答案必须要考虑到更多因素,例如时间、体能、强度、目的等等。相同的运动可能因为体能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结果,对于体能强的人可能只是「热量消耗」,但对于体能弱的却有「肌力训练」的效果。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安排强度,便会影响到恢复的日程安排、运动频率等;而这些因素又需要配合被执行者的有限时间、空间与运动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每天早餐前的暖身运动是20分钟内跑完5公里,结束之后他并不会感到疲惫,甚至感到更有精神;一个长期久坐的上班族决定开始减肥,也想用同样的方法,但他跑完3公里却需要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虽然小了,但跑完之后腿会酸痛一到两天才能恢复,直接影响到隔天的跑步状态。



很明显的,运动员与上班族能制造的热量缺口的「量」,有本质上的差距。对于运动员来说20分钟5公里并不困难,容易长期维持;可是上班族却必须忍受运动初期带来的阵痛,相对容易放弃,再者若不适当的调整强度与安排休息日,他很可能变成过度运动导致体能「越跑越差」。



因此每当被问到类似这种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的问题,我会选择请他购买我的私教课,再利用课程时间来为他制订适合个人时间、空间与能力的瘦身计画。量身定做的瘦身计画需要全面考量个性因素,与一般人被网路媒体所教育的「方法简单」、「7日见效」等夸张口号,存在极显著的差距。



追求健康,同时你会得到健美

网路媒体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它让大众误以为,拥有无赘肉的健美身材是一件简单的事,却不知道实际上有不少网红明星为此付出极大代价,他们往往在退役后因为长期节食而出现报复性饮食,瞬间暴肥。



的确,保持适当的体脂肪来维持健康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你可以同时拥有健美的身材与健康的身体,但这并不表示拥有健美与健康是一体两面。举个例子:利用节食或吃代餐所得到的「6块肌、人鱼线」,其实是你消耗掉身体的代谢能力换来的短暂结果;或者是一些非运动员的女性会员,过于热衷有氧运动,在两个月内将体脂肪从18%减至13%,导致月经失调。这些例证都显示,许多获得「健美」的方式,不一定能让你同时获得「健康」。



身体是最诚实的,它会直接反映出你当下的生活状态。想要有「健康且健美」的身体,唯一的方式就是健康且认真的生活、计画、调控、享受着工作、饮食、训练、运动与生活带给你的酸、甜、苦、辣,并且热爱努力尝试后得到的身材,这个状态才能真正长久的带给我们「健康且健美」的身材。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健美运动员或是健美爱好者,为了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会选择牺牲健康,例如:健美运动员长期使用类固醇导致心血管疾病、过低的体脂导致内脏保护降低、内脏受损,以及运动员长时间的高频心跳导致生理性心脏增大等现象。这些是他们为了超越自己与追求极限而作出的妥协,在符合社会规范的范畴内是值得尊重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训练方式就是「健康且正确」的训练方式;同样这也代表,我们以正常的方式是不可能获得像他们那样的身材。



因此,在开始我们的运动改造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改变运动与饮食的目的」以及「可能达成的目标」。



许多人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要变瘦、改善外型,也有人是感觉身体状态变差、甚至是被医生警告而开始运动。通常以健康为出发点的人群,比较能持之以恒的运动,也相对容易从医疗相关机构中取得正确的运动方式来达成目标。但对于想要「变瘦、变好看」的人来说,往往没有明确且系统化的管道来传播瘦身方针;市面上虽然充斥着各种瘦身产品、食品、运动模式与新型器械,却不容易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极可能经历几次尝试失败后就选择放弃。



为此,我会建议这种运动族群把目标与注意力改放到「变健康」上。「健康」者会自然而然的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变得更有自信同时也大幅增加自身魅力。以健康为目的去改变运动与饮食习惯,可能成效没有那些瘦身产品、食品来得快速,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你透过脚踏实地的改正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与饮食习惯,你得到的将不只是健康与活力,好身材也会随之而来,同时也因良性循环而长久维持良好的体态、远离慢性疾病,一举数得。



以我个人经验得到的结论是,那些能成功瘦身不复胖、并且养成运动习惯的会员,都是以「增进自身体能」或「改善自身健康状况」为目标而开始接触运动的族群。这也是我在本书想传达的观念之一。

 



前言〉瘦身100问  让你健康不复胖!

这本书是整理汇总我自己的瘦身经验、会员成功瘦身经验以及科学文献,为各种不同状态的人解答那些细琐却又容易遇到的瘦身小瓶颈,避免大家走不必要的减脂冤枉路!

本书同时依据我各时期的减重心路历程,归纳出瘦身时心理层面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心理层面所遇到的问题最容易在减重时被忽视,却也是最后决定减脂成败与避免复胖的关键因素。在开始计算热量吃减脂餐之前,更应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减肥?变瘦后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我真的需要减肥吗?再瘦一点会更好看吗?减脂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而已,过程中你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与选择,当没有足够强大的理由支撑自己不断的做出正确的决定,成功瘦下来的机率微乎其微。



减肥不是简单的计算热量缺口、而是重新认识身体需求的一个过程,当你充分了解并适度满足了身心灵的需求,在这个前提设定下的热量缺口,才能最「舒适」的降低体重,也才能完成一次健康且不复胖的瘦身之旅。

本书是我归纳出100个过往最常被问到的减脂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所有减脂新手都会遇到,虽然网路上就可以搜寻到类似的答案,但有些答案不能通用所有人,而需配合个人情况作出调整。



减脂是一点一滴生活方式的转变历程

以我的经验,在原有的生活、饮食与运动习惯上进行「修改」,成功减重又不复胖的机率会远大于重新「制订」一个与你原本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减脂计画;这些新的计画可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你减重,但它持续的效果也会相对较短。很少人能完全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你完成减脂目标,从减脂期的饮食运动模式变回原有的生活方式之后,你的身材很容易又会变回减肥前的状态,甚至更胖。



因此我并不推荐提供制式化的减脂计画,而更倾向于提供不同的改变方向,让会员一步一步的尝试将减脂与生活达成平衡。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测验,让读者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依据经验将想要减肥的人划分成五个类型,每一类人都有不同需要针对的减脂目标及改善方式,让大家能自己去决定与尝试哪些是你能长时间维持、变成真正的生活习惯。



我也会在后面列出三个详细的案例,提供大家三种最基础的减脂范本。但要再次强调,减脂不仅是一个时期或阶段,而应该是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转变到「健康」的生活后所获得的「附加效果」。



最后,在看过非常多减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后,我发现那些不急于看到成果,并且把重心放到减脂以外的目标,例如:如何把减脂餐做得更好吃、如何增强自己的运动表现、改善腰痛、改善血糖、以及不做出大改变但坚持每一个小改变等的人,大部分都减肥成功。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简单且成果显而易见的,不知不觉伴随着这些目标的不断进步,他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并且反映到身材上。



最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一点小改变都有机会成为你减脂成功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瘦身生活模式!
作者简介

姓名:王元哲
新竹交通大学电机系
专利工程师
美国运动委员会健身教练(ACE-PT)四年
SNC运动营养咨询师(美国IACET认证)
YS普拉提教练资格认证
指导中国徐汇区十三街道阳光之家400人次运动
小红书-工具人山姆

运动课程规划经历
智能慢病运动干预项目
老年运动课件
高血糖运动干预课件
脂肪肝运动课件
幼年运动促进增高课件
脊椎侧弯运动干预课件

 
  • 序 我亲身体验的减重领悟
  • 前言 瘦身100问 让你健康不复胖!
  • 名词解释
同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