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悲伤是爱的延伸;
走过悲伤,没有时间表,没有一定的方式。
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因为你还有自己可以陪伴。
本书可以帮助你,帮助你的朋友,走过一段失去挚爱、挚亲的悲伤之路。
每篇附有自我检视作业:请勇敢说出你的悲伤故事,透过自我对话与记录,重新找回你的人生。
「大家都要我快快走出悲伤,但没有人了解我内心的煎熬,我根本活不下去……」
「怎么办?丧亲之后,我觉得好痛苦、好难受,我是不是有问题?」
「我的亲人因为丧偶而失落了好一阵子,我要怎么帮他度过悲伤?」
如果悲伤突然降临……失去挚爱的你,一切生活失了控,甚至求助亲友拉你一把也无济于事,仿佛你的人生就此断裂、了无生趣……
只有你自己「走过」,才能够改变你的生命
这段悲伤日子,你必须亲自「走过」──接受悲伤的发生,将悲伤的经历包含在生命之中,感受这段不可抺灭的意外插曲,让生命继续前行。假如你只愿意「走出」悲伤,那些不堪、脆弱、无助的记忆将留在原地,悲伤就会无预警的再度影响你的生命。
因为爱,我们悲伤;当能好好说再见,我们好好的活着
《于是,我可以好好说再见》是台湾「悲伤疗愈」咨商心理师苏绚慧,在亲身走过悲伤疗愈过程,带领悲伤团体进行咨商工作后,整理出的经验与心得;苏绚慧的文字蕴含着温暖力量,能够带给悲伤者最柔软的提醒,仿佛一位愿意听你说话的人,始终守在你身边。本书同时收录了多则真实发生的故事,能够帮助阅读者连结到自己的失落经验,因为我们并不是孤单一人。唯有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给逝者一个最好的存在意义。
请勇敢说出你的悲伤故事,透过自我对话与整理,重建你的人生:
1说出你的悲伤故事
2试着感受、承认,并说出你的情绪感受
3我的生命怎么被改变了?
4听歌,让歌为自己表达心情
5完成那些对你个人而言有意义的哀悼过程
6给远去的挚亲,写封说再见的信
7整理生命的失落史
8检视是否有不合情、不合理的信念,成为干扰生命疗愈的元凶
9身心内外在需要的觉察之一
10我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11试着说说看对悲伤的新认识:认识、了解悲伤面貌、安在悲伤中
12检视自己是悲伤,或是忧郁
13我愿意,并且尝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14回看失落在生命中的意义,与生命在遭遇失落后,可以活下来的意义
15同理共感的陪伴
★本书特色:
◎苏绚慧心理师针对此次的畅销经典版,除了进行内容增修外,也特别书写【新版自序】〈骤变之后,是疗愈与重建的开始〉,期许更能陪伴丧亲者走过这一段悲伤的路。
◎「新版能在我五十知天命这一年重新出版,对我而言别具意义。我幼年历经至亲祖母骤逝、生活突变、顿失所依;少女时未能见挚爱父亲最后一面,经历天人永隔的悲恸;以及后来经历许多失落和死亡的发生,这些遭遇曾让我青少年时期的生命蒙上沉重阴影和心理创伤。在各种机缘下,我一路从受伤者走到疗伤者,从疗自己伤的历程,逐步走到理解及领悟疗伤的知识与方法,成为一位疗伤行者,能用长长也短短的生命岁月,在知天命的这一年领悟这就是我的人生,欣慰接纳自己的人生情境,也心怀各样的感谢、感激,让自己虽曾受重伤却能得着心灵痊愈,并能领略生命的各种韧性和潜能,贡献自己的生命与专业获得,这确实对如今的我来说,是奥妙的福分,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愿你无论历经多少岁月时光,你终能有感内心的平静安然,了然于心地对着自己的生命、对着已离去的人们说出:「于是,我可以好好说再见」,并再度拥抱生命、拥抱关系、拥抱爱,因为这是悲伤真正要教会我们的事。──摘自【新版自序】〈骤变之后,是疗愈与重建的开始〉
◎读了苏绚慧女士写的《于是,我可以好好说再见──悲伤疗愈心灵地图》这本书以后,才能分辨什么是「走出悲伤」,什么是「走过悲伤」。「走出」是「被人鄙弃或拒绝于生命之外,成为一段不堪、脆弱、无助的记忆……」而「走过」是「将悲伤的经历包含在生命之中,是生命走过的足迹,是一段生命不可被抹灭掉的过程。……这过程有残酷也有情,我们在当中学会抛掉不适合生命的部分,重新接纳生命所需要改变的部分。」
也就是说「走出」只是拒绝接受与感受悲伤,长久下来,生命会处在空洞与麻木状态,失去活的热情与动力。而「走过」则是感受悲伤感受爱,感受低落与感受热力。这种感受会让人「学习勇气的功课,以及生命智慧的功课,洞察生死意义与生命核心价值的高度智慧。可以将这份淤积在心上的痛楚转化成生命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对我来说,这是我从来说不清楚的认知观点,现在我知道我是「走过了悲伤」,我活得够豁达、积极。悲伤不会消失,但它不再缠着我以及我的家人和朋友。──摘自【原版序文】〈走过悲伤的深渊〉/薇薇夫人
◎依我个人之见,本书至少更具有以下两项难得的优点,值得向读者推荐。首先是,作者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经验,使得这本书在理论与实务经验方面能够兼具,而且相得益彰。在阅读本书时,读者往往会有细听陪伴挚友叮咛的温暖感觉,却不见一丝专家说教的意味,我想心理咨商工作中不断强调却不易做到的同理心,作者确实举重若轻地做到了。
其次是,在贴近悲伤者处境为其设想,以协助走出悲伤的原则指引下,书中有不少贴心的设计,像是每一个主题之后的实作部分,以及书末附录的简易版悲伤关怀步骤都是。不可否认的是,悲伤者在整个生命情境受困之余,许多情绪都处于混沌不明的状态,需要细腻的分化过程才能逐步厘清。
──摘自【原版序文】悲伤疗愈的自助之道/蔡昌雄(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助理教授)
章节
- 封面
- 作者简介
- 【原版序文】走过悲伤的深渊
- 【原版序文】悲伤疗愈的自助之道
- 【新版自序】骤变之后,是疗愈与重建的开始
- 【原版自序】走在人生的特别旅程
- Section 1 听见自己的悲伤故事
- Section 2 抚摸自己的悲伤
- Section 3 什么被改变了?
- Section 4 珍爱无法忘怀的记忆
- Section 5 哀悼与纪念那无法再拥有的
- Section 6 好好说再见
- Section 7 觉察自我如何调适失落
- Section 8 注意归因的影响
- Section 9 慢慢学习自我关爱
- Section 10 找寻适切的帮助和资源
- Section 11 认识悲伤
- Section 12 忧郁症与复杂性悲伤的评估
- Section 13 新人际关系的建立
- Section 14 建构一个好的意义
- Section 15 给关怀丧亲者的人──与悲伤的人同在
- 【结语】用心去活
- 【附录一】悲伤关怀可以从这儿开始(简易版)
- 【附录二】心理支持与照顾资源(实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机构告知为准)
- 参考书目
-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