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进步: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之间的千年辩证
点阅:21译自:Power and progress: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其他题名: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之间的千年辩证
作者:戴伦. 艾塞默鲁(Daron Acemoglu), 赛门. 强森(Simon Johnson)著;林俊宏译
出版年:2023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地:台北市
集丛名:财经企管:BCB818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708
字數:415552
ISBN:9786263554993
EISBN:9786263555143 EPUB; 9786263554986 PDF
全球独家中文版!《金融时报》年度选书
关心AI时代人类命运的必读之作
当代经济学巨擘从千年历史经验借鉴,重新定位科技变革的价值与方向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自由的窄廊》作者最新力作
☉ 《枪砲、病菌与钢铁》作者贾德.戴蒙、《正义》作者迈可.桑德尔 重磅推荐
☉ 台湾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专文导读
科技变革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不仅能提升生产力,还能改善地球上数十亿人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跳上快速奔驰的「生产力便车」,尽情享受技术跃进所带来快速、便捷的科技果实,此时人类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却悄然来到全新的十字路口。在迎向更强大的人工智慧世界之前,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思考:
● 强大、快速的科技进步,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好事?
● 在科技创新突破的过程中,谁会成为赢家、谁又会是输家?
● 数位革命与AI技术的演进,为人们带来的是「愿景」、还是「陷阱」?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条横跨千年的旅程,重新检视科技变革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探索如何创造一个兼顾进步与平等的未来。作者大声疾呼:科技进步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共蒙其利,今日我们所共享的繁荣生活,其实是前人积极争取的结果。我们如果继续对科技抱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听任少数人透过侵害多数人权益而致富,终将侵蚀得来不易的自由、民主与生活方式。
问题的解方并非阻碍科技与新技术的发展,而是要让更多人从科技迷梦中警醒,凝聚众人力量,共同审慎思考科技创新的价值与方向,打造一个能够兼顾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的社会。透过本书,作者为全人类照亮一条通往理想未来之道。
专文导读──
台湾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盛赞好评──
《枪砲、病菌与钢铁》作者 贾德.戴蒙
《正义》、《成功的反思》作者 迈可.桑德尔
《重新想像资本主义》作者 瑞贝卡.韩德森
《监控资本主义时代》作者 肖莎娜.祖博夫
《VR万物论》作者 杰容.蓝尼尔
《激进市场》合著者 格伦.韦尔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格斯.迪顿爵士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
理解科技进步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反思一个更基本的提问:什么是「好」的技术?正是社会科学的大哉问。放眼当今学术江湖,没有比艾塞默鲁与强森这两位长期合作的伙伴更适合处理这个难题了。
──林明仁,台湾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科技正在颠覆我们的世界!将工作流程自动化,加剧不平等,创造出各种监控的工具与错误资讯,使民主饱受威胁。然而艾塞默鲁与强森告诉我们,一切还有别的可能。科技要走向何方,并不像风那样属于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其实可以由我们决定。这本充满人性和希望的著作带领我们思考:如何引导科技发展来提升公共利益。只要你关心数位时代民主的命运,绝不能错过这本书。
──迈可.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哈佛大学政治哲学讲座教授,《成功的反思》作者
如果艾塞默鲁与强森过去的著作还没让你成为他们的书迷,本书肯定能让你及时赶上。两位作者的文采斐然,令人沉迷其中,尤其书中讨论的又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强大的新科技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好事?一百五十年前的工业革命真的为我们的曾祖父母带来快乐?今日的人工智慧能否为我们带来更多幸福?阅读本书,对你的生活方式做出睿智的选择。
──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普利兹奖得主,《枪砲、病菌与钢铁》作者
一部必读之作!扣人心弦、文笔优美、论证严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提出强大的解决方案。两位作者从历史借鉴,深入探究AI及社群媒体如何压低薪资、破坏民主,进而主张我们应该对科技的管理与掌控发动一场革命。纵观历史,唯有在精英阶级被迫分享权力时,科技才能促进公共利益,而本书让我们清楚看见这在今日可能的样貌。
──瑞贝卡.韩德森(Rebecca Henderson),哈佛大学讲座教授,《重新想像资本主义》作者
透过书中这趟令人惊心动魄的旅程,带领我们探访从过去到未来、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到AI崛起的科技发展史。全书以一条强力主线贯串全局:科技的变革不是命中注定,科技的发展方向也绝非无法改变。尽管人类的制度并不完美,各种冲动也常相互矛盾,但人类仍然掌握主控权,我们有责任决定自己所造的这辆车要驶向正义或是坠落悬崖。在这个自动化高速发展、钱与权的垄断似乎势不可当的时代,本书适时敲响警钟,提醒人类有能力、也必须夺回控制权!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艾丝特.杜芙若(Esther Duflo),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穷人的经济学》与《艰困时代的经济学思考》作者
在艾塞默鲁与强森的笔下,超过千年的科技变迁史壮阔展开。全书矛头直指经济学家既对科技变迁抱持盲目的热情,却对权力倾斜严重忽视。这是一部早该问世的重要著作。
──安格斯.迪顿爵士(Sir Angus Deaton),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绝望死与资本主义的未来》合著者
这部大作让我对目前社会、经济与科技的汇流有了更深的理解。本书除了具备历史与分析架构,也提出改善未来的具体建议;虽然种种批评毫不留情,却也激发我们对于未来的乐观情绪。
──杰容.蓝尼尔(Jaron Lanier),《VR万物论》作者
AI革命究竟会让一般劳工的生产力上升、辛劳度下降,或者只是创造出更多由机器人看管、剥削劳工且监控严格的工作场所?这是我们必须探问的重要议题。幸运的是,艾塞默鲁与强森已经着手提出解答,提供清晰的历史脉络,梳理其中种种经济诱因,为我们照亮一条更好的前行路径。
──凯西.欧尼尔(Cathy O’Neil),《大数据的傲慢与偏见》作者
我们的未来无可避免会随着AI或Web3等技术的加速发展所决定……至少有人是这么说的。然而,当代两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明确反驳这种科技决定论的论述,指出在过去四十年间,这种论述一直妨碍我们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如果足够幸运,或许未来当我们回顾此刻,会发现此刻就是转捩点:众人再次承担起责任,为科技如何型塑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审慎做出决定。
──格伦.韦尔(E. Glen Weyl),《激进市场》合著者
本书对于科技变革的过去与现在做出精采而全面的回顾,作者试图抓着我们的肩膀,即时摇醒并告诉我们:别让现今这种赢家全拿的技术,继续对全球社会与民主前景施加更多暴力。对于「科技必然性」(tech inevitability)这种有毒的论述,本书提供必要的解毒剂,揭露科技的现实政治,是作为经济强权长久的特洛伊木马,偏袒少数人的逐利,罔顾多数人的利益。本书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蓝图,唯有当科技在受到民主权利、价值观及维系日常运作的法律驯服下,才能促进社会的共享繁荣。
──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监控资本主义时代》作者
关心AI时代人类命运的必读之作
当代经济学巨擘从千年历史经验借鉴,重新定位科技变革的价值与方向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自由的窄廊》作者最新力作
☉ 《枪砲、病菌与钢铁》作者贾德.戴蒙、《正义》作者迈可.桑德尔 重磅推荐
☉ 台湾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专文导读
科技变革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不仅能提升生产力,还能改善地球上数十亿人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跳上快速奔驰的「生产力便车」,尽情享受技术跃进所带来快速、便捷的科技果实,此时人类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却悄然来到全新的十字路口。在迎向更强大的人工智慧世界之前,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思考:
● 强大、快速的科技进步,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好事?
● 在科技创新突破的过程中,谁会成为赢家、谁又会是输家?
● 数位革命与AI技术的演进,为人们带来的是「愿景」、还是「陷阱」?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条横跨千年的旅程,重新检视科技变革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探索如何创造一个兼顾进步与平等的未来。作者大声疾呼:科技进步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共蒙其利,今日我们所共享的繁荣生活,其实是前人积极争取的结果。我们如果继续对科技抱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听任少数人透过侵害多数人权益而致富,终将侵蚀得来不易的自由、民主与生活方式。
问题的解方并非阻碍科技与新技术的发展,而是要让更多人从科技迷梦中警醒,凝聚众人力量,共同审慎思考科技创新的价值与方向,打造一个能够兼顾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的社会。透过本书,作者为全人类照亮一条通往理想未来之道。
专文导读──
台湾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盛赞好评──
《枪砲、病菌与钢铁》作者 贾德.戴蒙
《正义》、《成功的反思》作者 迈可.桑德尔
《重新想像资本主义》作者 瑞贝卡.韩德森
《监控资本主义时代》作者 肖莎娜.祖博夫
《VR万物论》作者 杰容.蓝尼尔
《激进市场》合著者 格伦.韦尔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格斯.迪顿爵士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
理解科技进步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反思一个更基本的提问:什么是「好」的技术?正是社会科学的大哉问。放眼当今学术江湖,没有比艾塞默鲁与强森这两位长期合作的伙伴更适合处理这个难题了。
──林明仁,台湾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
科技正在颠覆我们的世界!将工作流程自动化,加剧不平等,创造出各种监控的工具与错误资讯,使民主饱受威胁。然而艾塞默鲁与强森告诉我们,一切还有别的可能。科技要走向何方,并不像风那样属于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其实可以由我们决定。这本充满人性和希望的著作带领我们思考:如何引导科技发展来提升公共利益。只要你关心数位时代民主的命运,绝不能错过这本书。
──迈可.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哈佛大学政治哲学讲座教授,《成功的反思》作者
如果艾塞默鲁与强森过去的著作还没让你成为他们的书迷,本书肯定能让你及时赶上。两位作者的文采斐然,令人沉迷其中,尤其书中讨论的又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强大的新科技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好事?一百五十年前的工业革命真的为我们的曾祖父母带来快乐?今日的人工智慧能否为我们带来更多幸福?阅读本书,对你的生活方式做出睿智的选择。
──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普利兹奖得主,《枪砲、病菌与钢铁》作者
一部必读之作!扣人心弦、文笔优美、论证严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提出强大的解决方案。两位作者从历史借鉴,深入探究AI及社群媒体如何压低薪资、破坏民主,进而主张我们应该对科技的管理与掌控发动一场革命。纵观历史,唯有在精英阶级被迫分享权力时,科技才能促进公共利益,而本书让我们清楚看见这在今日可能的样貌。
──瑞贝卡.韩德森(Rebecca Henderson),哈佛大学讲座教授,《重新想像资本主义》作者
透过书中这趟令人惊心动魄的旅程,带领我们探访从过去到未来、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到AI崛起的科技发展史。全书以一条强力主线贯串全局:科技的变革不是命中注定,科技的发展方向也绝非无法改变。尽管人类的制度并不完美,各种冲动也常相互矛盾,但人类仍然掌握主控权,我们有责任决定自己所造的这辆车要驶向正义或是坠落悬崖。在这个自动化高速发展、钱与权的垄断似乎势不可当的时代,本书适时敲响警钟,提醒人类有能力、也必须夺回控制权!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艾丝特.杜芙若(Esther Duflo),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穷人的经济学》与《艰困时代的经济学思考》作者
在艾塞默鲁与强森的笔下,超过千年的科技变迁史壮阔展开。全书矛头直指经济学家既对科技变迁抱持盲目的热情,却对权力倾斜严重忽视。这是一部早该问世的重要著作。
──安格斯.迪顿爵士(Sir Angus Deaton),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绝望死与资本主义的未来》合著者
这部大作让我对目前社会、经济与科技的汇流有了更深的理解。本书除了具备历史与分析架构,也提出改善未来的具体建议;虽然种种批评毫不留情,却也激发我们对于未来的乐观情绪。
──杰容.蓝尼尔(Jaron Lanier),《VR万物论》作者
AI革命究竟会让一般劳工的生产力上升、辛劳度下降,或者只是创造出更多由机器人看管、剥削劳工且监控严格的工作场所?这是我们必须探问的重要议题。幸运的是,艾塞默鲁与强森已经着手提出解答,提供清晰的历史脉络,梳理其中种种经济诱因,为我们照亮一条更好的前行路径。
──凯西.欧尼尔(Cathy O’Neil),《大数据的傲慢与偏见》作者
我们的未来无可避免会随着AI或Web3等技术的加速发展所决定……至少有人是这么说的。然而,当代两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明确反驳这种科技决定论的论述,指出在过去四十年间,这种论述一直妨碍我们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如果足够幸运,或许未来当我们回顾此刻,会发现此刻就是转捩点:众人再次承担起责任,为科技如何型塑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审慎做出决定。
──格伦.韦尔(E. Glen Weyl),《激进市场》合著者
本书对于科技变革的过去与现在做出精采而全面的回顾,作者试图抓着我们的肩膀,即时摇醒并告诉我们:别让现今这种赢家全拿的技术,继续对全球社会与民主前景施加更多暴力。对于「科技必然性」(tech inevitability)这种有毒的论述,本书提供必要的解毒剂,揭露科技的现实政治,是作为经济强权长久的特洛伊木马,偏袒少数人的逐利,罔顾多数人的利益。本书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蓝图,唯有当科技在受到民主权利、价值观及维系日常运作的法律驯服下,才能促进社会的共享繁荣。
──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监控资本主义时代》作者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戴伦.艾塞默鲁 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学院教授,为该校最高荣誉教职。他过去二十五年来持续研究繁荣与贫困的历史根源,以及新科技对于经济成长、就业与不平等的影响。曾荣获众多奖项与荣誉:2005年获颁「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该奖章授予四十岁以下、对经济思想与知识具有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2016年荣获「BBVA基金会新领域知识奖」(BBVA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表彰他在经济、财务金融与管理学上的杰出贡献;2019年获基尔世界经济研究院(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经济学全球经济奖」(Global Economy Prize)。作品:与詹姆斯.罗宾森(James Robinson)合著《自由的窄廊》(The Narrow Corridor)、《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
赛门.强森 Simon Johnson
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创业学讲座教授与全球经济与管理(Glob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团队主任。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全球经济危机与复苏长达三十年。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等重要刊物发表超过三百篇文章,著述丰富,影响深远。作品:与强纳森.格鲁伯(Jonathan Gruber)合著《美国再启动》(Jump-Starting America),与郭庾信(James Kwak)合著《燃烧的白宫》(White House Burning)、《13个银行家》(13 Bankers)。强森目前与全球各地企业家、民选官员与公民社会维持密切合作。
译者介绍
林俊宏
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博士,喜好电影、音乐、阅读、闲晃,觉得把话讲清楚比什么都重要。译有《如何让人改变想法》、《元宇宙》、《人类大历史》系列、《大数据》系列等书。
戴伦.艾塞默鲁 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学院教授,为该校最高荣誉教职。他过去二十五年来持续研究繁荣与贫困的历史根源,以及新科技对于经济成长、就业与不平等的影响。曾荣获众多奖项与荣誉:2005年获颁「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该奖章授予四十岁以下、对经济思想与知识具有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2016年荣获「BBVA基金会新领域知识奖」(BBVA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表彰他在经济、财务金融与管理学上的杰出贡献;2019年获基尔世界经济研究院(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经济学全球经济奖」(Global Economy Prize)。作品:与詹姆斯.罗宾森(James Robinson)合著《自由的窄廊》(The Narrow Corridor)、《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
赛门.强森 Simon Johnson
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创业学讲座教授与全球经济与管理(Glob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团队主任。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全球经济危机与复苏长达三十年。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等重要刊物发表超过三百篇文章,著述丰富,影响深远。作品:与强纳森.格鲁伯(Jonathan Gruber)合著《美国再启动》(Jump-Starting America),与郭庾信(James Kwak)合著《燃烧的白宫》(White House Burning)、《13个银行家》(13 Bankers)。强森目前与全球各地企业家、民选官员与公民社会维持密切合作。
译者介绍
林俊宏
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博士,喜好电影、音乐、阅读、闲晃,觉得把话讲清楚比什么都重要。译有《如何让人改变想法》、《元宇宙》、《人类大历史》系列、《大数据》系列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