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人的未来》是杜拉克于在1941 年12 月,美国参战前夕动笔;数个月后,在美军首度登上欧洲大陆时出版。下笔之时,他就打算让它成为战后世界的指南。这本书预先提出往后50 年在世界经济、世界社会和世界心理上的变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直到1990 年代资讯科技和网际网路的降临,引领一个崭新且全然不同的年代为止。
由这本书描述的社会,后来成了西方的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 年间,这个西方社会又成为世界的社会,占领地球愈来愈大的面积。
该怎么读这本书呢?尤其是亚洲的读者,可以从怎样的角度阅读呢?杜拉克有以下三个建议:
(一)可将本书当作是对于西方社会钜细靡遗的描绘。西方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的社会,也在今日迅速转变成中国的社会。
(二)也可将它当作今日世界社会的深入分析。它所描述的社会在1945 年或1960 年后,已如我所说,成为今日的世界社会。
(三)最后,本书有助于了解今日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各种未解决问题的根源。这些问题多半是20 世纪上半叶遗留下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 年代欧美的荣景及1930 年代的败象、美国新政、希特勒和史达林在欧洲的崛起,以及西方世界从工业社会转型为后工业社会(然后现今转型为知识型社会)。
作者简介
生长于一个文化环境优越的家庭,薰陶于犹太-基督教信仰传统。1937年移居美国,2002年6月20日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杜拉克一生好学、敏思、善察、能析;笔耕不辍,以逾40部著作享誉世界;治学精进、不拘框条,触类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学金融,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经济学上,他尊敬凯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随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学上,他主张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对极权主义持严肃的批判态度。他对存在主义哲学与生存神学,特别是齐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诣颇深。
杜拉克自称为「旁观者」,始终持守立场清醒、思维冷静、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以及责任意识。作为「社会生态学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强,为世人的社会与组织守望的美德、正直与良知,勇于在批判中追求创新。他创立了「现代管理学」,主张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和「管理大师中的大师」。
杜拉克在世近一个世纪。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从科学技术变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过程;目睹从工业时代进入智识(知识)时代、资讯时代的变化;亲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后现代知识型社会的变迁;对所有经历的变化以及21世纪的人类发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今天,我们能够深切感知到他的贡献永不止于20世纪,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会产生更加积极且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