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是「家族主义」加「实力主义」加「体面主义」的综合体
这个帝制史上全新的权力模型,究竟如何诞生?
「门」者,院门,只有巨室大族才有广阔的庭院与高大的院门。
「阀」者,柱子,用来记录家族历代的功勋。
而「门阀」,指的就是历代位居高官,并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豪门大族,是世家大族的终极版本。他们是王朝的幕后操纵者,是隐形皇帝,权力甚至一度凌驾于皇室之上,左右一国兴衰。这是两千年帝制史上全新的权力模型,权力的运作逻辑,国家的治理方式都与过去截然不同。
而这种模式的开创者就是东晋的王导、王敦。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中所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指的就是他们这个家族。
本书所说的,正是「中古第一家族」瑯琊王氏崛起的真实故事。
二十世纪著名历史作家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W. Tuchman)曾在其书中指出,如何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在叙述中保持悬疑,是历史写作的困难之一。这是难处,也是对于写作者的考验,更是区别作品良窳的关键所在。《门阀》在全书开头即向读者宣告,这本书故事的结局是:王敦在西元三二二年自武昌起兵,挥师东下,打败了在建康的东晋皇帝司马睿,与王导共同执掌朝政,开启门阀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局面,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但故事的张力,却才要在此展开。虽然终点已经确立,但这些人物如何一步步走向结局,却有着小说般的情节。作者从西元三○七年,王氏家族的一场内部秘密会议开始写起,在会议中,王导、王敦初步决定了将其家族势力往江东发展的方向。只不过当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决定,不只决定了王氏一族的未来,更决定了晋朝的命运。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得以看到:世家大族在取得官场权势之后,如何累积雄厚的家族财力,保障子孙垄断读书的特权,为下一代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源与经济实力,如此循环往复,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都占据难以动摇的地位。
由此形成的门阀,是一个充满着地位、传统、财富、家学、高傲、任性、审美与颓废的世界,可谓「家族主义」加「实力主义」加「体面主义」的综合体,更透过血缘传承,繁衍滋长。这个古老而持续存在的权力模型,仍为理解今日的现实世界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架构。
【本书特点】
一、本书的写作方式,是先行设置历史场景,然后带领读者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从这些历史人物本身的角度,描述他们面对的情势,主观的希冀、决策与行动,以及其结果与影响。简言之,这是一本采用「设身处地」方式写作的历史普及作品。
二、除了王导、王敦、司马睿等主角之外,「吹笳退敌」的刘琨、「闻鸡起舞」的祖逖、「除三害」的周处,也在本书的故事舞台登场。书中的「陶侃搬砖」绝不是一个刻板的励志故事。
三、三国迷注意!《三国演义》中的荀彧、华歆、孙权、陆逊、顾雍、甘宁等名士豪杰,他们的后人在书中也有精彩的故事续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本书分解。
四、书中讲述了北方世族南渡,与江东世族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世家大族对寒门的拉拢与打压,读来也不禁令人唏嘘。
五、全书附十九张地理位置示意图,以及一张人物关系图,便利理解查考。
同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