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简介
Editor's Note| 编辑台时间
更幸福,更成功
不只一次在书里,读到亨利.福特(Henry Ford)经常被引述的一句话:「为什么每当我要的是一双手,却还附带了一个脑?」
这句话的含义不难解读,在标准化的生产线上,只需要人的双手灵巧地把事情做对,不需要他们动脑筋去想做对的事。比较值得深思的反而是,福特为什么会觉得员工的手和脑可以切割?仿佛人走进公司大门,可以自动把脑遗留在外头。
随着职场思维的迭代更新,我们已经知道,组织不只要员工动手,更要动脑,「带着解决方案去找主管」也成为工作常识。如果员工的手是职场标配1.0,脑是职场标配2.0,心就是标配3.0了。员工的脑,不只用来解决工作问题,还会运转着他的人生问题。
研究快乐学或幸福学(Happiness)的专家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幸福学研究》(Happiness Studies:An
Introduction)这本书里提到,很多人都认为,功成名就、财务富足会带来幸福,然而,「成功是因,幸福是果」的公式不尽正确,「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不会带来长期的幸福」。班夏哈用学术研究论证,升等教授或中乐透,都只会快乐一下,不保证幸福一世。
这道公式的因果关系,其实是倒过来的:幸福水平的提升,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这一生的幸福计划》作者索妮亚‧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和同事研究发现,「职场上,快乐的员工工作更投入,工作自主性及工作满意度更高,工作表现也更出色。」
班夏哈为幸福学研究提出5个面向,分别是精神(spiritual)、体能(physical)、智识(intellectual)、关系(relational)和情绪(emotional)。套用在职场上,可以借由让工作有意义感;维持身体健康,适度休息;有心理安全感,对工作保有好奇心与开放性;友好的伙伴关系;以及情绪稳定与压力释放等等,让员工更幸福,组织更成功。
想要植物开花结果,要灌溉;要马儿快跑,要喂草。道理简单,却愈来愈行不通。喂了草,马不见得快跑;用心呵护,植物也未必茂盛。组织或主管,都还要做更多,因为人有手有脑有心,不是花了钱、给了假、提供了福利,只想买手买脑、买工时,其他不管不顾。
最后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公司为什么要关心员工的幸福?这跟企业为什么要CRS或ESG很像,可能是为了漂白漂绿,也可能是可以赚更多钱,吸引更多员工。如果说服组织关心员工的动力之一,是因为更幸福的员工成效更高,组织绩效更好。我好像想天真一点:纯粹就是关心人,这就是目的,不是手段,只是绩效或成效会附带而来。
总编辑
齐立文
Editor's Note| 编辑台时间
更幸福,更成功
不只一次在书里,读到亨利.福特(Henry Ford)经常被引述的一句话:「为什么每当我要的是一双手,却还附带了一个脑?」
这句话的含义不难解读,在标准化的生产线上,只需要人的双手灵巧地把事情做对,不需要他们动脑筋去想做对的事。比较值得深思的反而是,福特为什么会觉得员工的手和脑可以切割?仿佛人走进公司大门,可以自动把脑遗留在外头。
随着职场思维的迭代更新,我们已经知道,组织不只要员工动手,更要动脑,「带着解决方案去找主管」也成为工作常识。如果员工的手是职场标配1.0,脑是职场标配2.0,心就是标配3.0了。员工的脑,不只用来解决工作问题,还会运转着他的人生问题。
研究快乐学或幸福学(Happiness)的专家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幸福学研究》(Happiness Studies:An
Introduction)这本书里提到,很多人都认为,功成名就、财务富足会带来幸福,然而,「成功是因,幸福是果」的公式不尽正确,「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不会带来长期的幸福」。班夏哈用学术研究论证,升等教授或中乐透,都只会快乐一下,不保证幸福一世。
这道公式的因果关系,其实是倒过来的:幸福水平的提升,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这一生的幸福计划》作者索妮亚‧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和同事研究发现,「职场上,快乐的员工工作更投入,工作自主性及工作满意度更高,工作表现也更出色。」
班夏哈为幸福学研究提出5个面向,分别是精神(spiritual)、体能(physical)、智识(intellectual)、关系(relational)和情绪(emotional)。套用在职场上,可以借由让工作有意义感;维持身体健康,适度休息;有心理安全感,对工作保有好奇心与开放性;友好的伙伴关系;以及情绪稳定与压力释放等等,让员工更幸福,组织更成功。
想要植物开花结果,要灌溉;要马儿快跑,要喂草。道理简单,却愈来愈行不通。喂了草,马不见得快跑;用心呵护,植物也未必茂盛。组织或主管,都还要做更多,因为人有手有脑有心,不是花了钱、给了假、提供了福利,只想买手买脑、买工时,其他不管不顾。
最后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公司为什么要关心员工的幸福?这跟企业为什么要CRS或ESG很像,可能是为了漂白漂绿,也可能是可以赚更多钱,吸引更多员工。如果说服组织关心员工的动力之一,是因为更幸福的员工成效更高,组织绩效更好。我好像想天真一点:纯粹就是关心人,这就是目的,不是手段,只是绩效或成效会附带而来。
总编辑
齐立文
同书类书籍